胡须小说网提供高阳所著小说草莽英雄在线阅读。
胡须小说网
胡须小说网 仙侠小说 同人小说 竞技小说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推理小说 军事小说 校园小说 重生小说 架空小说 网游小说 历史小说
小说排行榜 官场小说 经典名著 耽美小说 总裁小说 武侠小说 乡村小说 综合其它 都市小说 玄幻小说 短篇文学 言情小说 灵异小说
好看的小说 谋妃倾城 杀手狂妃 替身前妻 妃临城下 绝宠魔妃 爹地强悍 神医弃妃 暗夜魔妃 蛇王选妃 商女青鸾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胡须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草莽英雄  作者:高阳 书号:39785  时间:2017/9/8  字数:15571 
上一章   第八章    下一章 ( → )
    从初夏至深秋,浙江、江苏仍旧大受倭寇的威胁。官军东追西赶,互有胜负。到了8月里,官军添了一支生力军——两员参将李逢时、许国,由山东招募了6000“民手”回浙江,在嘉定附近,与倭寇遭遇,李逢时挥兵进击,打了一个胜仗。

  李逢时采取行动之先,并没有跟许国商议。许国既妒且恨,急于分功,因而亦单独行动,领兵突袭,也打了一个胜仗。可是乘胜追击,却中了倭寇的埋伏,山东的“民手”对地形还不如倭寇悉,一战而溃,逃生无路,牺牲了上千人之多。

  结果,许国中伏大败。不但损失了一两千人,而且也伤害了张经的威望,浙江由士绅到细民,都觉得他不如王忬。张经当然亦有他的看法。倭寇及海盗善于流窜,官军则有重重命令束缚;处处防区限制,纵使闻命即行,毫无延误,已落在敌人后面。到头来疲于奔命,虽強亦弱;这是很不聪明的办法。

  因此,他与俞大猷、卢镗、汤克宽等人计议,决定了以静制动,逐步收束,诸道并进,包围聚歼的方略。当然,执行这个方略,需要大量的劲卒,因而上奏,请求加派狼土兵,克期报到,听候调遣。

  奏疏到京,先到通政司,这个衙门消息最灵通,因为总司天下章奏出纳,各省军务吏事,凡须诗旨裁决的,通政司的‮员官‬,必须最先得知。

  有个管摘录案由的小吏,是工部侍郞赵文华的耳目,每天都要见他一面,报告各省大小事故。赵文华听说张经有此一奏,突生灵感,认为自己打开困境的机会到了。

  原来赵文华最近遭遇了一件拂逆之事,差一点为严嵩所逐——他是浙江慈溪人,而年轻时却在京师国子监读书,国子监的长官名为“祭酒”当时的祭酒,正是严嵩,很赏识赵文华的才⼲。因此,结下了⽇后狼狈为奷的因由。

  嘉靖八年,赵文华中了进士,授职刑部主事。⼲到第五年上逢到考绩的年分,京官的考绩,名为“京察”6年一次,逢巳与亥的年分举行。赵文华所得的考语是“浮躁”降官山东东坡州同知。做了五六年,很搜括了一些银子,宦囊既丰,派人上京活动。平时严嵩已经⼊阁拜相,正要帮手,而且又受了一笔重礼,便将赵调为京官,赵文华亦刻意奉承严嵩、严世蕃⽗子,拜在严嵩的欧夫人膝下,列为义子。

  由于严嵩的大力提拔,赵文华很快地当到了通政使,成为严嵩的耳目,內外臣工有弹劾严嵩的章奏,他总是一面搁庒,一面通知严嵩,须作弥之计。为此,严嵩亦很宠爱这个⼲儿子,保荐他升任工部侍郞。

  到了这一步,赵文华认为羽⽑已经丰満,应该自己创一番局面了。于是秘密定下进行的步骤,第一步是上结至知,用重金访求。买到一张药酒的方子,如法炮制,献于皇帝。他在奏章中说:这种酒叫“百花酒”他的老师严嵩,年逾七十而精神矍铄,就是服了百花酒所得的效验。

  在西苑修道乞长生的皇帝,很欣赏百花酒。想到严嵩因为饮此酒而老寿,想跟他印证经验,便写了一张手谕,说明缘由,附着赵文华的原奏,派个小太监去问严嵩。

  严嵩大惊!本不知什么叫百花酒?从未服过,不明它的效用,如何回奏?

  万般天奈,唯有据实奏复,说是“臣生气不近药饵。⽝马之寿,诚不知何以然?”皇帝看答复如此,也就丢开在一边了。

  严嵩却是越想越自危。因为他深知皇帝的情,小心眼特多,如果修道之余,考查臣下,以为严嵩既有这样延年益寿的好药酒,不孝敬皇上而独自享用,这算是哪一门子忠臣?如是一怒之下,随便借个缘由,加以谴责,自己连怎么得罪了皇帝都不知道,岂不可怕?

  于此可见,赵文华故意撒这个谎,是有意陷害。忘恩负义,险卑鄙到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当时便派人将赵文华唤到內阁,要问个明⽩。

  “赵文华!”严嵩连名带姓地喊。

  赵文华一听这语气,便知不妙;“普通”一声跪下,结结巴巴地应声:“文华在!”

  “你献了什么东西给皇上?”

  “没有。”赵文华只有硬赖了。

  “这是什么?”严嵩将他的原奏,从袖中掏了出来“你是什么意思?我那里服过什么‘百花酒’?你瞎造谣言,是‘欺君罔上’的大罪,你还要脑袋不要?”

  赵文华吓得面如土⾊,连连磕头认错。严嵩不理,只管自己大骂,他的中气很⾜,越骂越起劲,以致惊动了同在內阁的徐阶、李本,说好说歹打圆场,才将严嵩的怒气,稍稍庒了下去。

  此时的赵文华已经气不可抑,徐阶动了恻隐之心,便劝严嵩:“相爷,叫他走吧!”

  严嵩点点头,转脸向赵文华喝一声:“滚!”

  谁知赵文华却还赖着不肯走,哀声叫道:“⼲爹——”

  一语未终,为严嵩暴声打断“谁是你⼲爹?”他向值堂的小吏吩咐:“把他拉出去!以后不准他来。”

  赵文华不敢再放赖,委委屈屈地出了內阁,狼狈而回。自知这一靠山靠不住,则群起而攻,将有家奇人亡之祸。彷徨终夜,决定走內线去求情。

  于是,通过严世蕃的关系,见到了欧夫人,跪在地上,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痛悔乞怜。欧夫人终于也心软了,答应替他设法转圜。

  严嵩是住在西苑的,一个月才回府一趟。到了那一天,照例举行家宴,老夫妇俩并排上坐,由矮胖而瞎一只眼睛的严世蕃领头敬酒。照平时的情况,其次就该轮着赵文华上前,而这天自然不见踪影了。

  于是,欧夫人便故意问道:“今天阖家团聚,怎么独独文华不来?”

  “这个丧尽天良的畜生!”严嵩骂道:“他怎么敢来?”

  “咦!”欧夫人又故作惊讶状道:“你又骂了他?”

  “岂止骂他,我要杀了他,这个畜生,枭獍不如!”

  接着,便细道缘由,严世藩在旁心想,倒要看欧夫人如何解“老相公”的怒气。

  “老相公,”欧夫人道“何苦生这么大的气?老相公当年在钤山善养浩然之气,没有想到你竟只是说说而已!”

  “凡事看得破,独独这件事让我忿气难消。”

  “文华不过一句话的错,就被你骂得狗⾎噴头,又不准他进府团聚。我看,”欧夫人停了又说道:“比这再大的气,你也曾受过。”

  这是指他受夏言的气,严嵩当首辅的时候,架子很大。有一次严嵩设席宴请大臣,投递请客的书启,竟漏掉了夏言,严嵩发觉了,便在门外婆上红毡条,派人催请,夏言见他至诚如此,等严嵩三请四催,直至上灯方到。⼊席不久即离座,原轿回府。不久赵文华联络锦⾐卫陆柄攻倒夏言,赵文华功不可没。

  “那样的气,如今是否不记得了?”欧夫人言道。于是严嵩的脸⾊终于缓和下来了。

  善观丈夫气⾊的欧夫人,随即重重咳嗽一声。这是一个暗号,赵文华早就贿赂了严府的下人,许他蔵匿在廊下僻处,听得欧夫人的招呼,随即闪⾝出现,⼊厅便跪,一跪便哭。

  “算了,老相公!”欧夫人又劝“儿女总有犯错的时候,要打要骂都不妨,总不能撵出去。文华若是受了人的欺侮,也丢你的脸。”

  严嵩无奈,只好崩着脸说一声:“起来!”

  赵文华听得这两个字,如逢皇恩大赦,站起⾝来,换了一副神态“⼲爹长,⼲爹短”地陪不是,又自己打自己的脸骂“该死。”严嵩纵有余怒,亦不能不假以词⾊。

  话虽如此,恩遇大不如前。赵文华非常清楚,他们这义⽗义子是势利的结合,能做件事既可有助于巩固严嵩的君宠,又能有助于相府库蔵的增加,那样才能尽释前嫌,格外得宠。

  这件事,眼前就能做了!千载良机,万不可失。当夜便跟严世蕃商议停当,次⽇一早,奏上一本。

  这一本是为了倭患猖獗,建议七事。第一件便投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之所好,建议遣派‮员官‬到江、常之间,望海遥祭海神;其次是命地方官遇有暴露的尸骨,必须掩埋,以期泽及枯骨,而得助。

  第三件是增募⽔军;第四件是,苏州、松江、镇江一带的民田规定,一夫拥有百亩以上者,加重田赋,并预征官田赋税3年。

  第五件,征募富家尽力输财,报效‮家国‬,等倭患平后,论功行赏;第六件,遣派重臣督师;最后一件,予通番旧以及海盗、盐枭将功赎罪的机会。只要有改过悔罪,并愿效力的确实证明,不妨先予以适当的名义,责成其人侦察贼情,甚至投贼“卧底”作策反的內应。

  这道奏疏,关乎运务,当然发兵部审议,奏复取旨。明朝的兵部尚书,有个特别的称呼,叫做“本兵”既可以调兵遣将,亦可以视师督阵,集军政、军令大权一⾝,是六部中与吏部尚书同为关系紧要的重臣。因此选用兵部尚书的资格较严,膺选的当然也应该是第一流的人才。

  可是聂豹其实没有什么长处。他的官运亨通是因为占了两个便宜:首辅严嵩的同乡、次辅徐阶的老师。有此两位阁老照应,加以凡有捷报,他都归美于皇帝的修玄,能获上天佑护,所以一直顺顺利利。

  久而久之,皇帝却看出来了,此人是碌碌庸才。尤其当此北有俺答,南有倭寇,局势相当严重之际,聂豹却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对他不免失望。最糟的是,他还不能采纳人家的办法——赵文华所陈的七事,自然有可采之处;而聂豹认为都是空话,一无可取。

  复奏送到西苑,皇帝震怒,降旨诘责:聂豹慌了手脚,自我转圜,认为五事可采,其中“苏松常镇民田,一夫过百亩者重课其赋,且预征官田税三年”势必得罪在籍的乡绅豪強“遣重臣督师”则怕张经心里不⾼兴。所以聂豹仍旧不能同意。

  皇帝的看法恰好相反,征重赋是为了筹饷,⾜食⾜兵,方能师出有功。而遣重臣可以表示皇帝重视东南军务,励将士用命。聂豹对这两件事,竟看不出它的重要,实在太差劲了,一怒之下,撤换了兵部尚书。

  赵文华所奏的7件事,当然全都采纳;而且接受严嵩的建议,即派赵文华祭告海神,事毕在浙江督师。

  在江望海遥祭,祷祝了海神,赵文华兴匆匆地到了杭州;船一靠岸,便不⾼兴“接官亭”外并无总督的仪仗,显见得张经并未来接。

  来接的是李天宠,颜⾊也是淡淡的,他说,总督因为有紧要公务,不能来接。接着递上张经的一分请柬,是第二天下午,为赵文华设宴接风。

  赵文华大为恼火,到了公馆,一个人坐着生闷气,心里只是在想,如何想个法子,‮布摆‬张经,出口恶气,也立个下马威。

  就这当儿,门官递进来一个手本,说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来拜。手本上附有履历,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做过山东益都、浙江余姚的知县,不久以前由宣化、大同巡按御史,调到浙江。

  “我哪有功夫见他!”赵文华将手本往桌上一丢。

  不见就得退回手本。当门官将要退出时,赵文华忽然心中一动,立刻发觉自己错了。在这遭受冷落的时候,难得有人来求见,不管他的来意如何,这分仿佛雪中送炭的情分总是可感的。何况,自己要‮布摆‬张经,便得先打听张经的情形,此人之来,岂非天假其便?

  “慢着!”他急急喊道“把手本给我,请胡巡按书房相见。”

  一请到书房,全副公服的胡宗宪,要行下属见长官的“堂参”大礼,却为赵文华坚决地辞谢了,他的理由是,第一,彼此并无统属的关系;第二,他穿着便⾐,又在书房,不宜行堂参之礼。其实,这都不是理由,他所以这样做,是要表示优遇胡宗宪,拿他当朋友而非部属看待。

  胡宗宪当然也明⽩。他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这样的待遇,才可以作进一步的深谈——他跟赵文华的境遇略相仿佛,亦是受了张经的冷落。在没有部督、巡抚的省分,巡按御史威风凛凛,无所不管。有了总督与巡抚,他们兼着右都御史与右金都御史的衔头,不但接管了他的一部分职权,而且对他还可以直接指挥。为此,胡宗宪深感委屈,想借赵文华的力量,争回失去的权力。倘或不能,至少也得设法通过赵文华的关系,让张经能够采纳他对防倭的主张。

  他的主张是剿抚兼施。而张经专主攻剿,因而不理他的建议。至于赵文华,所奏七事的最后一件,与他的主张相合,相信必能谈得投机。当然,深谈之前,必先灌灌米汤。

  “大人的奏疏,我已经从邸抄中拜读了。真正经天纬地的宏猷!宗宪回环诵读,越读越心折,实在不能不拜服。”

  这一盏米汤稠得化不开,赵文华喜孜孜地问道:“原来你已经读过我的原奏。”

  “是!”胡宗宪朗朗然地,将赵文华的奏疏背了一遍——也亏得他有那分強记的功夫,居然只字不误。

  “老弟,老弟!”赵文华顿生知遇之感,动地打断他的声音“你不必再背了!我知道,我知道。且请更⾐,我们好好谈一谈。”

  胡宗宪没有带便⾐,赵文华便教人将自己新装一件大红紵丝薄棉袍取了来,为他更换官服。同时吩咐厨房多备宵夜的食物,竟似要作长夜之饮的光景。

  “老弟台,”赵文华毫不掩饰他对张经的不満“皇上命我到浙江来督师,你想想我是什么⾝分!”他称张经的别号说:“张廷彝竟这等慢待我,真不知他其心何居?”

  “是!”胡宗宪答说“我亦替大人不起。只有请大人忍耐,看在他是老前辈的分上,担待一二。”

  “他要摆老前辈的架子,我偏不卖他的帐!”赵文华紧接着说“我倒要看看他,有何本事?老弟,你跟我说一说,张廷彝在这里⼲了些什么?”

  “莫测⾼深!”胡宗宪作个无可奈何之状“但见督部席不暇暖,今天阅兵,明天看防务,仅仪道途,也够辛劳的了。”

  语含讥刺,赵文华心想,看来他对张经亦颇不満,不妨跟他共心腹。转念又想,世途险忁,知人知面不知心;或许张经意存猜忌,特地派他来侦伺动静,甚至“卧底”亦未可知,自己不可冒失。

  这样一想,口头便谨慎了“张廷彝就是架子大些。”他说“论才长是不错的,经略两广,⼲得有声有⾊,很得士官的信服。朝廷征西南狼土兵而以张廷彝主持全局,因事择人,是很⾼明的一着。”

  胡宗宪愕然,何以口风一变?细想一想,恍然大悟,赵文华是心存疑忌,有意试探。这也难怪,彼此初见,没有浅而言深的道理。

  不过,双方地位不同,只许他出语试探,不许自己试探他。而且亦不必亟亟于表见,只要殷勤相待,诚意自见,就会一天比一天来得信任。

  于是他只谈谈风土人情,看赵文华有些意兴阑珊了,便即问道:“大人行馆寂寞,不知如何消遣长夜?”

  “有什么好消遣的?无非一个人吃闷酒。”赵文华忽然问道“可有什么驱睡魔的奇书怪书?”

  何谓奇书怪书?胡宗宪不甚明⽩,不过想来总是些有费脑筋而可以奇闷的闲书,因而答说:“近⽇坊间就出了几部稗官说部,情节新奇,文笔甚细,略可一观。”

  “呃,是灵怪,还是胭粉?”

  这一说,无异明⽩表示,喜爱这两种稗官说部。胡宗宪答道:“有灵怪,也有胭粉;有新刻印的,也有钞本。”

  “还有钞本?”赵文华兴致来了“我在京里,这些东西也看得不少,却从未见过钞本。想来必是罕见的好书,叫什么名字?”

  “叫《西游记》。却不是前朝丘处机所作;各回事异,这部《西游记》说的是大唐⾼僧玄奘,西天取经、历尽诸般灾难,如何化险为夷的故事。”

  “这是灵怪!老弟可有这个钞本?”

  “我可以借得到,只是其中有些关碍,不敢进献。”

  “怕什么?”赵文华问“是何关碍?”

  “借古喻今,不免讽刺时事。”

  “那也不要紧!”赵文华越发心热“我倒正要看看,讽刺些什么?”

  “看不得,看不得!”胡宗宪故意摇着手说“其中的忌讳极大;大人不看也罢!”

  “怎的?”赵文华转为怀疑“莫非颠倒黑⽩,说严阁怎么来着?”

  “倒不是!是影皇上在西苑修道。”

  “喔,”赵文华更要打听了“修道又如何?”

  “中间有一段,说唐僧师徒到了一个国度,名为车迟国;那里的国王,专门宠道灭僧。”

  “啊,啊!倒有点像。”赵文华问“后来呢?”

  听得这一说,赵文华越发要看。胡宗宪亦格外巴结,一回到家,便亲自在书房中检起了《西游记》的钞本,另外取了些新刻的《⾁蒲团》、《灯草和尚》、《贪报》之类的噤书,用块锦袱包好,命一名得力家人,专送赵文华行馆。不具函札,亦无一字题识,因为《西游记》讥刺皇帝,非同小可,所以不留任何笔迹,防备可能发生的后患。

  到得第二天一早,赵文华着人来请,说是即刻请到行馆相见,有要紧事商谈。胡宗宪不敢怠慢,依然⾐冠谒见,赵文华这一次更亲热了,是在卧室接见。

  这就太亵慢了!胡宗宪虽无不快,却不能考虑官常。公服见大官于私室,置朝廷的名气章服于何地?倘或言官参劾,至轻的罪名,也是⾰职。是不是值得,不能不估量一下。

  但事实上已不容他踌躇,因为赵文华已从卧室中了出来“汝贞!”他像对待朋友似地,唤着胡宗宪的别号,很⾼兴地说“你送来的书,我都看了。‘车迟国’那一段,真是妙得很!此外,《灯草和尚》匪夷所思,也好!你请进来坐,我有件事奉托。”

  “是!”胡宗宪无奈,只有跟了进去。

  “这些胭粉传奇,市面上多不多?”

  “大概不少吧!”

  “请你尽量搜集,以新为贵。”赵文华说“再要请你找几名好书手,等我挑它几部好的,重新抄过。”

  “是!”胡宗宪问道“大人是要送京里的朋友?”

  赵文华不即回答,显然是在思量,需要不需要承认?胡宗宪本是随口一问,见此光景,意会到自己这句话问对了,因而很注意地凝视着。

  “我不瞒你!”赵文华终于承认了“东楼很好此道,我是替他搜罗。”

  东楼是严世蕃的别号。胡宗宪心中一动,以此因缘,结权贵,说起来是太卑鄙了些;但是,权贵果然如此结,又何必放着捷径不走?事到如今,无须畏首畏尾!反正只要上了路,自己有自己的趋向,功罪千秋,后世自有定评,不争在这一时。

  这一转念之间,主意完全打定,从容说道:“大人的吩咐,我自然尽心遵办。不过大人与严公子是昆季,在我,素无渊源,不敢冒昧。请大人在严公子面前,不必提起我。”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其实是“将先擒之,必先纵之”的手法,怕自己“差使”⼲得太巴结了,赵文华会生疑忌之心,怕他越次结,特意表明心迹,好安他的心。

  “汝贞,”赵文华拍拍他的肩说“慢慢来!东楼亦是很爱朋友的人,像老弟台这样通情达理讲义气,他亦一定另眼相看。慢慢来,慢慢来,都包在我⾝上就是。”

  相见才第二面,而赵文华有此表示,可算推心置腹的了。

  胡宗宪深感安慰。不过,表面不能不矜持,只庄容颔首,表示感谢。

  辞出行馆,在归途中回想昨晚至此刻与赵文华两次往的情形,胡宗宪不辨自己心中是何感觉?用这样卑琐的投赠,订立谊,当然是一件可聇的事。而原以为赵文华骄态自大,难以亲近,却不想如此轻易地结成深,自也不免欣慰。他心里在想,不论如何,情势已经变化过了,自己委屈于张经、李天宠之前,⽇子可能不会太久。一旦振翅,如何⾼飞?从此刻开始,就得好好打算。

  这天傍晚,总督衙门格外热闹,轿马纷纷,冠盖云集,来赴张经所设的盛宴。宴会是专为赵文华所设,満城文武,奉邀作陪,还传了最有名的一个戏班子,在筵前伺候。

  赵文华见此排场,心中略略脾气了些。可是,张经的礼数虽隆重,神态却很冷漠,只淡淡地敷衍着,既不问赵文华到浙江来的使命,亦不谈他自己如何部署军务。貌合神离地寒暄了几句,向左右使个眼⾊,便有人来启禀:“席面已整治完备,请贵人⼊席。”

  筵席设在花厅中,一共9桌。居中一席,赵文华首座,张经和李天宠相陪。廊下教坊,咪哩吗啦,吹打了一阵;张经和李天宠应着乐声,依次敬酒。然后有个青袍工,跪在红氍毹上,⾼捧一个戏折,请赵文华点戏。

  将戏折子接到手里,赵文华不看先问:“是南曲还是北曲?”

  “是北曲。”

  “既是北曲,”赵文华看了张经一眼“就演唱《中山狼》吧!”

  怎么点了这出杂剧?満堂陪客,无不诧异。当然,张经不能无疑,更不能无憾。

  于是座客中便有了声音极低的谈。谈的是《中山狼》——有这样一个寓言:战国之时,赵简子大猎山中,猎到一头狼。随从中有位东郭先生,不知怎么动了恻隐之心,为狼请命。到后来,这头被救的狼,反而咬死了东郭先生。因此世人以《中山狼》譬作恩将仇报的不义之人。杂剧《中山狼》出诸一位大名家的手笔,写此一剧,并非偶然,亦有一段本事在內。

  这位大名家姓康名海字对山,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的状元,博学能文名満天下。正德初年,大珰刘瑾当权;颇想延致康海于门下。康海怎肯依附太监?任凭刘瑾如何卑词厚币,他只是落落寡合。

  同时又有位大名家李梦,宇献吉,才思雄伟,以复古自命;平⽇论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他亦是弘治的进士,在做江西提学副使时,得罪了刘瑾,被捕下狱。想来想去,自己的一条命只有康海能救,便托狱卒递出一张纸条,送给康海,上面只有11个字:“对山救我!唯对山有能救我!”

  文人相轻,自古已然,康海自负⾼才,平时不肯向李梦低头,所以彼此并不和睦。但李梦那句“唯对山有能救我”却深深打动了他的心,因为这是顶极⾼明的“⾼帽子”一下子发了康海责无旁贷的侠义之气。

  当然,李梦那句话中,已明⽩表示,他的生死在刘瑾手中;而刘瑾又唯康海之命是从。康海自己亦有此把握,所以毫不迟疑备车直奔刘瑾的私邸。

  刘瑾几次去拜访康海,他都预先避去。此时听说康海来回拜,大喜过望,开正门接,备酒款待,奉诸上座。等刘瑾说了无数仰慕的话,康海开口了。

  “从前唐玄宗信任⾼力士,宠冠群臣;而⾼力士竟为李太⽩脫靴。刘公公,你办得到吗?”

  ⾼力士亦是太监,拿他相比,刘瑾觉得也比得过,当即毫不在乎地答道:“怎么办不到!康先生,你就是李太⽩,我马上来服侍。”说着,真的要离席。

  “不见得!”康海摇摇手:“李梦⾼于李太⽩,刘公公你不肯救他一救,为什么倒肯替李太⽩脫靴?”

  刘瑾明⽩了他的来意,随即答说:“这是朝廷的事。既然康先生吩咐,等我来想办法。”

  康海知道事情成功了,欣然称谢,与刘瑾饮了‮夜一‬的酒,方始别去。到家不久,李梦来拜——刘瑾已经将他释放了。

  这是正德三年的事。两年以后,刘瑾事败,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纷纷上奏弹劾,刘瑾骄恣不法的罪名,共有三十余条,结果凌迟处死,亲属15人,尽皆论斩。此外刘瑾的羽,或者死刑,或者充军,或者⾰职。

  康海亦牵连在內,以致⾰职。他之与刘瑾往,是因为救李梦的缘故,事出无奈,照常理而论,李梦理当⾝而出,为他洗刷,即使不能免罪,清誉可以无损。谁知李梦竟袖手不问,因而康海才有《中山狼》之作。

  康海写中山狼是为了骂李梦,然则赵文华点这出杂剧,可又是骂谁呢?许多人心里存着这样一个疑问,想求得解答,而唯一能够意会的,只有一个胡宗宪。

  有些人知道,张经能膺此重任,赵文华在其中多少有促成之功。但就职未几,还没有什么作为,自然也就谈不到忘义或者报恩,赵文华怎能骂他是中山狼?

  甚至在张经自己也是这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想法。因此,在一度错愕不快之后,随即泰然了。

  在他的自觉是泰然,而在赵文华看,却是傲岸与冷淡,便愈觉得这出中山狼是点对了。于是口中有酒,眼中有戏,而心中有事,默默地打算着,一定得好好参他一本,才能消得下心头的一口闷气。

  杂剧照例是四节,不过一个多时辰,便已完毕,接下来就该放赏了。

  到得曲终酒阑,宾主都已有倦意,当然也就不会再谈什么公事。不过张经在送客时,却有一句话,约赵文华次⽇上午到总督衙门会面“谈谈。”

  只不过“谈谈”吗?赵文华暗中冷笑。第二天有意鸣锣喝道,盛陈仪仗十二面,⾼脚衔牌,第一面“特遣祷祀东海”;第二面是“奉旨督察军务”成对并行,位居前列,十分煊赫。

  到得总督衙门,张经在花厅接待;因为谈的是军务,为了保护机密,不但花厅四周,警卫森严;而且得以参预的人都经过慎重选择,除了李天宠以外,就只有胡宗宪与恰好到杭州述职的苏松总兵俞大猷。另有一个指挥佥事,名叫王询,为张经掌管军报簿书,东南沿海备倭的情势,便由他作讲解。

  王询的口才很好,办事亦很周到,特别装了一幅地图,按图讲解,使得赵文华容易了解,倭寇一共两万人,盘踞在⻩浦江以东,北起川沙、南到柘林这方圆百里,三面临⽔的滨海之区。官军防守,即恃由北而南,折而往西,会合类江的⻩浦江为天然防线。江面北阔南狭,所以防务亦以南面为重。

  守这道防线的是三员大将。第一个即是在座的俞大猷,驻扎拓林以西的海口金山卫;第二个是游击邹继芳,扼守⻩浦江西折之处的闵港;第三个是浙西参将汤克宽,把守位在金山卫之西的乍浦,看紧全浙的门户。浙东沿海各地,则由卢镗负责分守。

  “官军的力量太薄,像俞将军所属的只不过300人——”

  “什么?”赵文华打断王询的话说“只有300人?”

  王询看他惊诧的表情,深悔失言,只是他的机变极快“此是指劲卒而言,所谓劲卒,是指打不散的士兵而言,以一当十,三百⾜抵三千。此外防守、巡逻、筑城开路,以至火夫杂兵还多得很。”

  “那就是了。不然,吃空冒饷,十不得一,就太骇人听闻了!”

  张经、李天宠和俞大猷的脸⾊都不大好看,赵文华却是睥睨而言,得意在心,觉得到了杭州的这两天,唯有此刻的感觉,才稍为痛快些。

  “浙江土著,疲软文弱,见贼先惧,打不得硬仗,唯有征调两广狼土兵听用。”

  接着,王询翻开另一张地图,指出征调的狼土兵,来自湖广、广西两省。在湖广的是湘西永顺、保靖两土司的红苗;在广西的是瑶壮,分别征自江⽔、右江一带的南丹、东阑、那地、田州,以及归顺、恩恩两府。此外还有广东莞蛮蜑杂的一支土兵,善用长牌砍刀,亦经飞檄征调。

  听罢讲解,赵文华问道:“许多狼土兵,早经降旨征召,不知到了几支?”

  “如今只到得一支,驻扎苏州,是田州的土兵。”

  “既有兵到,何不开战?”

  “早得很,早得很!”张经接口答说。

  张经认为实力未充,不宜轻举;必得等所征的狼土兵完全到齐,部署停当,然后诸道并进,一举成功,才是上上之策。

  他的想法当然很有道理,只是说话时两眼上望,旁若无人。那种傲慢的态度,使得赵文华大起反感。不过一时无奈其何,便只好先忍着一口气。

  就在以后那几天,广西、湖广的狼土兵陆续开到,屯聚在苏浙界之处,城里城外,到处是奇装异服,面目黧黑的苗瑶生番。那一带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在狼土兵看来,真是到了花花世界,这些兵的纪律本来不好,难免扰,加以言语不通,易生误会,因而当地百姓闭门罢市,人心惶惶。张经得报,怕外患未消,內又生,星夜赶到嘉兴坐镇,亲自处理一切军民纠纷。

  赵文华是等张经走了以后,方始从胡宗宪口中,得知其事“太平有此理了!”他大为恼怒“起码也得告诉我一声。这样子目中无人,我非参他不可!”

  “大人歇怒!”胡宗宪提醒他说“大人奉旨督察军务,亦何妨去看看狼土兵;让他们知道,大大亦是有权可以指挥的。”

  “对极!”赵文华大为⾼兴“我们一起走,要走在张廷彝前面,他到嘉兴,我们到松江。”

  “是!不过,”胡宗宪迟疑着说“松江是应天府管辖,浙江巡按,去了似乎不便。”

  “怕什么?有我!昨天我给东楼寄书的信中,已经提到过你,相爷也会知道你的名字,一切都会包涵。不过,我先得办一件大事。”赵文华考虑了一下,作了决定:“这几天都是宜于出行的⻩道吉⽇,我们准定后天走。有一天‮夜一‬的功夫,我那件大事也可以办好了。”

  他的那件大事,是亲自动笔,草拟奏疏。他认为张经对他的态度,已经到了容忍的极限。眼前尚且如此,倘或狼土兵到齐,打了一个胜仗,更不会将他放在眼里。所以决定动手拔掉这个眼中钉。

  当然,一本参经不动。不过凡事要讲究步骤,第一本不妨简单些,主要的是留个伏笔。然后抓住把柄,狠狠打他,前后呼应就更有力量了。

  动笔的时间并不多,构思却花了‮夜一‬,反复思考,终于想妥了一个天⾐无的说法。张经有才具,不能不承认,如说他一无是处,岂非就是指皇帝没有知人之明?不过,他到任以来,没有出过一次阵,也是事实。有才具而不肯打仗,其故何在?赵文华替他找到一个说法,当然不是如张经自己所说的,等待各路援兵到齐,大举进剿,以策万全;赵文华的说法是,张经是福建人,福建通倭的势豪甚多,所以张经虽才⾜以办贼,但为了怕他的同乡势豪与他为仇,有意按兵不动。

  拜发了奏疏,赵文华随即启程到前方督师。胡宗宪虽然被制于张经与李天宠,不能过问军事,但地方政务,仍然由他监督;能监督便能指挥,下令钱塘县封了十来只大号官船,供赵文华乘坐。船头上衔牌罗列,旗帜飘扬,十分烜赫,运河中正当舂⽔大涨,驶行极为顺利。

  船到嘉兴,张经已接到报告,心里很不痛快;因为他知道赵文华此来,胡揷手,擅作主张,对于统一指挥,必然形成掣肘。可是赵文华究竟是奉了旨“督察沿海军务”的,纵然轻视,只能躲避,不能挡驾。那就唯有找胡宗宪来理论了。

  因此,他派了一个差官到赵文华的船上,一面投贴问候;一面传召胡宗宪到行馆问话。胡宗宪知道此行不会有好嘴脸,但无可诿避,只能硬着头⽪去见。

  “你跑了来做什么?”张经一见面就沉下脸来责备“我在嘉兴,巡抚在桐乡,省城里没有人,全靠你多照应,怎么擅离职守?太不顾大局了!”

  这“擅离职守”4字,岂是轻易可以当得的?胡宗宪当即答道:“大人,这里亦是我职守之地。”

  “有我在!”

  “是。”胡宗宪针锋相对地答说:“大人该来,我亦该来。”

  “你来⼲什么?”张经又回到原来的责问上。

  “我来按临。”胡宗宪背着《会典》上所规定的职司:‘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得专考察举劾,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你不要再说下去了。”张经喝道:“莫非你是来监察我的?”

  “岂敢!”胡宗宪答说“大人主持防倭的军务,客师云集,经理很难,我是来替大人分劳的。倘有军民不和,发生纠纷,奷人造谣,离间军心;或者流氓地地痞,借端起事,大人如果专为这些⿇烦困扰,何能默运戎机,必胜算?”

  听得这番话,张经脾气了,反而埋怨他说:“既然如此,你何不早说?”

  “也要容得我有开口的机会。”

  这意思是说,张经盛气凌人,不容他人解释。想想自己也有些错,张经便不再往下辩诘,只说:“你要来,就一个人来,何必把赵某人也带来?”

  “大人这话,我不敢任受。赵侍郞奉旨督察军务,拿这顶大帽子庒下来,我怎么能不睬他?”胡宗宪又说“何况,我远非大人可比,大人秩位既隆,科名亦尊,是老前辈,我在赵侍郞面前是后辈。”

  “也罢,这且不去说他。我倒请问你,他此行的目的何在?”“是想看看狼土兵的士气。”胡宗宪又说“也想看看沿海的防务。”

  张经沉昑了好一会说:“好吧!让他看。请你代我问他,他要先看哪里,次看哪里,我叫人替他安排。”

  “他跟我说过,想看看俞志辅的队伍。”

  俞志辅就是俞大猷。他的‮队部‬装备好、给养⾜,平时练亦勤,总是显得士马腾的模样,是不怕赵文华看的,可惜人数太少,军容不够壮观。

  但从另一方面看,却正可显出这支军队的长处。原来狼土兵已经分拨停当,田州土兵派归俞大猷指挥,已由苏州开到松江、金山一带;土兵杂无章,相形之下,益觉官兵整齐威武,很有个看头。因此,张经欣然同意,特派中军陪着赵文华去视察;胡宗宪当然照旧同行。

  金山卫在海边,人烟稀少,只有几个小渔村分布在烽台战垒之间,自然不堪供贵官歇马;赵文华的行馆是设在松江南门外的太素道院。

  俞大猷已经接到张经的通知,特地由70里外的金山卫赶来参见。他是儒将,仪态温和,谈吐文雅,分析敌我強弱,地形险要,井井有条;赵文华颇有好感。约定第二天一早,由俞大猷派兵护送,到海边实地考查防务。

  到得二更时分,赵文华与胡宗宪刚刚酒⾜饭,喝着酝茶在消食时,中军来报:俞大猷派了专差来通知,有几千倭寇海盗,在⻩昏时分打算冲过金山卫,往平湖、嘉兴一带去扰。如今虽经击退,但怕敌人卷土重来;地方既不起靖,请赵文华改期再去视察。

  “这消息太突如起来了!”赵文华看着胡宗宪说,一脸不信颇为‮实真‬的表情。

  胡宗宪不愿像他那样存着成见,但亦不敢肯定俞大猷决不会借故拒绝赵文华去看防务,想了一下,提个建议:“大人何不当面问一问来人?”

  “不错!”赵文华点点头吩咐:“唤俞将军的人来!”

  俞大猷所派的这个专差,是他帐下的亲信小校。为人诚朴,不会巧语虚饰,他告诉赵文华说:来犯之敌,大概在3000人左右;俞大猷接得警报,曾亲自登上烽烟台瞭望,然后派游击⽩泫,会同田州土兵击,稍有斩获。敌人不敢深⼊,官军亦未穷追。

  说得有头有尾,不像虚假,赵文华开始相信,确有其事;但有好些疑问,急待澄清,首先想知道的是,田州土兵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土兵不怕倭寇,倭寇倒有些怕土兵。土兵用的是矛子,又会飞矛伤人;倭刀再快,还是敌不过。”

  “喔,”赵文华紧接着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

  “这,就不知道了。”

  “我再问你,是田州土兵自己不追呢?还是谁不叫他们追?”

  “是总兵官下的命令,敲锣收兵。”

  “原来如此!”赵文华觉得收获甚多,无须再问,很満意地说:“辛苦你了!你先下去休息休息,回头我还有话问你。”

  从赵文华到浙江以后,军中都知道,朝中来的贵官,气焰极盛,架子极大。因此,这小校听他这样温语慰抚,颇有受宠若惊之感,喏喏连声地退了下去待命。

  等总督衙门的中军一走,赵文华便悄悄问胡宗宪:“你看如何?”

  “田州兵先声夺人,又不知倭寇是怎么回事,懵懵懂懂,反而无所畏忌。这就是所谓‘新钢初发’,锐气可用。”胡宗宪又说“至于兵器,‘一寸长,一寸強’;能使飞矛,更可以及远制先。无怪乎倭寇海盗,一战即退。”

  “诚然!诚然!老弟的看法,我完全同意。我在想,田州兵初到,自然急于立功,故意庒着不让他们露一手,会倒了锐气。俞志辅枉称儒将,连《左传》都没有读过。”

  胡宗宪心知他所指的《左传》是这几句话:“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俞大猷岂能不知?自己得要为他辩⽩。

  “大人错怪了俞志辅!他当然是奉有命令,务取慎重,所以不追。”

  “说得是!”赵文华突然变得‮奋兴‬了“汝贞,我有个主意跟你商量。‘強弩之末,不可以穿鲁缟’,田州的兵来了好些⽇子了,师老则无用;也还怕他们待久了,听人渲染倭寇海盗如何慓悍,一起怯敌之心,更是完完大吉。如今趁他们今天小胜未餍所,磨拳擦掌,想痛痛快快厮杀一场的盛气当儿,我下道命令,让他们去打一仗,你看使得使不得?”

  听这一问,胡宗宪感到事态严重“大人,”他说:“此事非同小可!得要从长计议。”

  “是啊!我也觉得我这个主意,关系甚重;所以要请你替我策划一下。”

  “大人这么说,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想,首先要考虑大人的利害得失;未计利,先计害,倘或田州土兵不奉命令,岂不有损大人的威望?”

  “这一层,”赵文华踌躇着说“我当还没有想到。汝贞,你不必去想别的,你只替我想一想,怎么样才能让田州兵听我的命令?而且要乐于奉命!”

  “这怕有些难!”胡宗宪沉昑了好一会,方始回答:“我想,无非恩结威服;能让田州兵怀恩畏威,就会乐于效命。大人应该先犒师——”

  “这我也想到了。就有一层难处,仓卒之间,哪里去找几万银子?”

  “不须银子,银子于田州兵亦无多大用处,只用牛酒就可。这件事,我替大人来办。”

  “好极!”赵文华问:“还有呢?”

  “还有,就要大人降尊纡贵,拿田州兵的首领敷衍好了,则如臂使指,自然灵活如意。”

  “不错,不错!你说,我该怎么敷衍?”

  于是胡宗宪秘密献计;他说一句,赵文华应一声,百依百顺,笑容始终没有消灭过。 HuxUxS.cOM
上一章   草莽英雄   下一章 ( → )
胡须小说网提供高阳所著小说草莽英雄,小说草莽英雄免费小说章节阅读,草莽英雄全本完整版,胡须小说网努力打造最好的草莽英雄吧,草莽英雄每日最快更新,页面简洁,访问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