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须小说网提供高阳所著小说草莽英雄在线阅读。
|
|
胡须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草莽英雄 作者:高阳 | 书号:39785 时间:2017/9/8 字数:14520 |
上一章 第十三章 下一章 ( → ) | |
过了正月十五,各衙门都开印办事了。吏部第一件要处理的案子,就是找一个浙江总督——杨宜已为赵文华一奏攻掉,可是他举荐胡宗宪,却未为皇帝同意。手敕批示:吏部照例办。 任官是有很严密的制度的。凡大小员官,任凭未満出缺、需要调补时,內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郞,以及国子监祭酒等缺,由吏部尚书召集九卿会议决定,名为“廷推”李默主持这一次会议,首先就拿胡宗宪否决掉,理由很简单,也很有力:资历太浅。结果,杨宜的遗缺补了王诰,正是李默夹袋中的人物。 于是赵文华认为非动手不可了。他已经盘算过许多次,深知皇帝潜居西苑而能驾驭百官,所用的主要手法,便是让百官相互猜忌告奷,从而考查出谁有什么长处?谁有什么短处?而告奷最有效的,是指人诽谤君上,皇帝一定会严办。攻倒李默,亦必须用此法,但要耐心等待机会。 于是,赵文华运用金钱与权势,从吏部衙门到李默的私邸,安下了许多“眼线”无分⽇夜地在窥伺他的起居行动,希望找到⽑病好动他的手。 不到3天功夫,眼线秘密求见的,纷至沓来,当面提供资料,有的说他骄慢,有的说他批平时局,有的说他任用人私,有的说他纳贿。⽑病可真不少,无奈都不⾜以致命。别说赵文华,连赵忠都知道,如果拿这些“罪状”去指控李默,结果就必然是打草惊蛇,继以为蛇反噬。 最后找到一样⽑病,是赵文华自己发现的。 六部中吏部与兵部的权最重,就因为文官与武官的任用大权,之于吏部与兵部。 文官⼊仕,第一讲资格;中了进士,除去三鼎甲授职以及点了翰林院庶吉士的,立刻可以各归自己的衙门以外,此外都要经过一道“铨选”的手续。先选后铨,选用试考,名为“考选”成绩最优的任为给事中;职司“封驳”——皇帝批示章奏,先各就质內容发吏、户、礼、兵、刑、工等六科给事中细看,倘或不符定制,或者重大失误之处,可以封起原奏,请皇帝重新考虑,谓之封驳。 成绩次优的,援职可以闻风言事,亦可以受命按查的御史;再次就派任各部的郞中、员外、主事等等京官,或者职司民牧的州县,掌理一地司法的推官等等外官。升沉荣枯,都在此一考之中。所以每年2月间定例“考选”之期,是吏部尚书最忙,也最神气的时候。 考选只做一起文章,各为策论。这年策论的题目,由李默亲自拟定,题目中有一段话:“汉武、唐宪以英睿兴盛业;晚节用匪人而败。”⽑病就出在这里。 “汉武帝的武功,前无古人,开疆拓土,振大汉的天声;而居然有人说他穷兵黩武,大伤国力。这种议论的是非,姑且不论;可是,正当进行在东南用兵之际,李时言用这个做策论题目,岂不是诽谤皇上,料定皇上必败。这个罪名可不小了!” 听得赵文华这番解释,严嵩深以为然“是啊!”他说:“唐宪宗号称‘元和中兴’。他也说‘晚节用匪人而败’,岂非也太过份。” “岂止过分?”赵文华慢呑呑地说:“你老人家倒再想一想唐宪宗的生气看!” 严嵩的学问是有柢的,新旧《唐书》到老还能默记大概。自唐宪宗即位,重用门下侍郞杜⻩裳,想起,如何用兵讨蜀,定安西北;如何制裁镇海节度使李锜使朝廷恩威复布于东南;如何抑制各镇节度使的骄恣;以及如何“雪夜袭蔡”其 三十余年官军势力所不及的淮西之。 这是唐宪宗奋发有为的中兴时代。等到跋扈不驯的军阀藩镇,相继平服以后,唐宪宗的骄侈之心渐起,大兴土木,纵乐娱;管国库收支出纳的皇甫镈,管盐铁专卖的程异,进奉大量金银,说是岁出岁⼊相抵以后的羡余,因而大受宠信。小人得志,正人远避,于是称美一时的“元和之政”大不如前了。 到了晚年,唐宪宗又担心年寿不长,皇甫镈便举一个方士柳泌,劝皇帝修炼乞 长生。不久,因为燥烈无比的金石药服用得太多,情变得喜怒无常,结果是在元和十五年为宦官陈弘志所杀,死于非命。 想到这里,严嵩睁开眼睛,看看赵文华说:“李时言死定了!” 汉武帝和唐宪宗的“晚节”在赵文华的折中,不须多叙,只要一言半语提醒,皇帝自会叫太监查考史书。 一查之下,果如赵文华的预料,拿唐宪宗提出来,等于骂当今皇帝就是因为修炼以致死于宦官之手的唐宪宗。这一怒非同小可,立刻下了两道手敕,一道发陆炳,逮捕李默下诏狱,并会同礼部、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议罪。 另一道是免了未曾到任的王诰的新职,将胡宗宪升任为浙江总督。因为赵文华在奏劾李默诽谤之后,有一段话说:“残寇不难剿灭,只以督抚非人,应胜而竟败衄。臣奉旨督师,⽇夕促张经出兵,而张经畏寇失机,臣以职责所在,不得不劾;李默袒护同乡,因是恨臣,多方谋孽。前者曾推浙江总督,不用胡宗宪而用王诰。”接下来有一段议论胡、王的优劣的话,继以一个尽臣忧国,无可奈何,顿⾜三叹的感慨作为结论:“东南生灵涂炭,何时得解;陛下宵旰之忧,何时得释?”因而皇帝在赵文华为忠、李默为奷的认定之下,很果断地否定了廷推的王诰,重用胡宗宪为浙江总督。 第一道手敕不给陆炳,正好是他在西苑值宿了十几天,应该回家“休沐”的⽇子。做大官的很苦,唯一舒服的⽇子,就是这一天可以不上朝、不管公事的⽇子,所以陆炳这天召门客喝酒说笑话,到三更方始送客。归寝不久,睡得正酣适时,为姨太太摇醒了⾝子。他睡眼蒙地一把将她拖倒,正凑向樱上时,只见他那宠姬一巴掌打在他额上,同时轻声叱斥:“快接圣旨去罢!要闹也别在这会闹。” 一听说“接圣旨”陆炳急得宿酒残梦一起消,坐直了⾝子,两眼发直,不知道该怎么好了! “你别怕!什么都安排好了。” 逮捕李默的手敕,一送到陆炳那里,心中当然很不⾼兴。李默跟严嵩作对,跟赵文华有嫌隙,他自然知道;彼此各凭本事斗个⾼下,亦不⾜为奇。他只觉得赵文华的手段太毒辣了些,至少应该看一看他的面子,手下稍为留情些。 存此一念,中就像亘着一个痞块,非消除了它不可。哪知他还没有想出报复的法子,赵文华却登门拜访来了。 “陆大哥!”赵文华一见面便长揖:“我今天特地来请罪。” 哼!陆炳心想,亏他做作得出!“你说的什么啊?”他有意装糊涂“我不懂。” “陆大哥,陆大哥!”赵文华也有意装得起急败坏地“你对我的误解太深了!我何尝不知道李时言跟陆大哥有情,俗语道‘打狗要看主人面’,我如果不是想到陆大哥,何至于如此?” 这话将陆炳说得又好气、又好笑“文华,我不领你这个情!”他率直地给了赵文华一个大钉子碰“你是想到了我,才对李时言下此毒手,如果不是想到我呢?” “不是这话!陆大哥,你容我说完,什么责备我都领。”赵文华说“陆大哥,你是浙江人,我也是浙江人,浙西的倭患,比我浙东的更深。珂乡平湖号称‘金平湖’;府上大族,代有名臣,陆大哥,莫非你就狠得下心,让倭寇海盗躏蹂祖宗庐墓,贵族老少?” 这一责备太严了!陆炳毕竟也读过几句书,心中不服,口头不能不服“不敢,”他问:“我倒请问,这又与李时言何⼲?” “怎么不相⼲?”赵文华振振有词了“如今平倭只有靠一个人:胡宗宪。李时言不去位,胡宗宪不能专兵权,不能专兵权,就不能灭倭寇;不能灭倭寇,‘金平湖’就是个不能瓦全的奇平湖!陆大哥,我知道你最重乡谊,所以我迫不得已出此一着。” “这——?”陆炳有些意动了,但总觉得赵文华的话不大对劲,只是捉不住⽑病。 “陆大哥,你一定以为我言过其实。那是因为你在京里,不如我在浙江亲眼目睹,见闻之切。张廷彝一味按兵不动,害苦了我们浙江人;你道是何缘故?张廷彝怕在浙江一打,会将倭寇海盗,到福建;故而有意不打,完全是以邻为壑。李时言为我参了张廷彝恨我,亦就是顾着他们福建的地方。”赵文华信口开河地煽动,越说越起劲,故作惊人之笔,提⾼了声音说;“陆大哥,我们浙江人恨死你了!” 陆炳很爱名,所以听得这话,大吃一惊“怎么,文华?” 他急急问说“我们浙江人为什么恨我?” “也不能怪他们,他们有他们的说法。” “怎么说?文华,请你快告诉我!” “都说我们浙江出了当朝第一位有权有势的大臣,指望他照应浙江,哪知未蒙其益,先受其害——” “慢慢,慢慢!”陆炳悚然动容,急急挥手打断话问: “‘未蒙其益’的话,持论虽苛,也还罢了;怎的说‘先受其害’?文华,你这话我就不懂了!”说罢,仰⾝往后一靠,不服气的神情都摆在脸上了。 “陆大哥,莫非你疑心我瞎说?”赵文华鸣冤似地喊了起来“你不去打听打听浙江的舆情,都说兵事误在张廷彝手里;张廷彝有李时言;李时言有锦⾐卫陆大人。都只为陆大哥你撑李时言的,张廷彝才敢拥兵自卫,任令倭寇出没纵横。推原论始,岂非陆大哥你这个浙江人?” 陆炳默然,內心非常难过。他自觉也很照应同乡,不说别的,只说每年冬赈,哪一年不是特拨一笔银子,多则上万,少则五千,专门寄浙江管一省公库的布政使,酌情转发收容鳏寡孤独的同善堂、育婴所。这些助赈的银子,都出于私囊,十多年下来,所费不少;而浙江人不但不见情,反而作此欠忠厚的论调,未免令人灰心。 “陆大哥,你也不要难过。爱之深则望之切,此所以‘舂秋责备贤者’。你如果知道浙江人拿你比哪一位乡贤,你就知道大家是怎么样的尊敬你了!”赵文华郑重其事地说“我们浙江人拿你比做新建伯!” 新建伯就是学者称为“明先生”的王守仁。正德年间宁王宸濠蓄意谋反,十几年经营方始其事;而为赣南巡抚王守仁在40天之中,一鼓平,有人认为他的武功为汉朝卫青、霍去病以来所未有。王守仁是浙江余姚人,所以赵文华称他“乡贤” 以此乡贤相比,陆炳真有受宠若惊之感,但亦不免困惑;想来想去除了官位相仿以外,哪一样也不能相比,因而问道:“怎么拿我跟新建伯相提并论呢?” “当然有道理在內。陆大哥,新建伯平宸濠的故事,你总知道?” “三十多年前的事,怎么不知道?你倒说下去看,是何道理?” “先帝庙号武宗,一生好武,新建伯已经平了宸濠,武宗还下诏亲征,自称‘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所以下诏书称为‘大将军钧帖’。其实呢,武宗是打算借此名目,到江南大逛一逛。陆大哥你想,领着十来万噤军御驾亲征,这一下扰民间,如何得了?因此,武宗一到南京,新建伯星夜由江西经浙江赶了去挡驾,走到杭州遇见司礼监张永,这位‘公公’总算是明道理的,很帮新建伯的忙,将圣驾劝了回去。江西虽然有京军一万多人要供养,浙江幸而无事。如果不是新建伯胆识过人,十余万噤军由南京到江西,浙江是必经之路,且不说供应粮秣军需,光是‘办皇差’就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倾家产!” 原来如此!陆炳终于了解了拿他与王守仁相比的道理。不过这一比是反面对照,相形之下,自己庇护李默,等于如俗语所说的“吃里扒外”未免太愧对故乡⽗老了。 “罢了,罢了!我在京中,哪里知道他们有在浙江养寇,以邻为壑的把戏。文华,”陆炳毅然决然地说“你去跟严阁老说,李时言的事我不管了;随便他怎么‘票拟’,不用顾忌我。” 赵文华大喜,亦很得意:只凭三寸不烂之⾆,将当朝第一号权势人物,布摆得服服贴贴,更有谁能办得到? 不过,他在陆炳这样的人面前,警觉特⾼,所以心中得意,并未忘形,⾼拱双手说道:“陆大哥,就凭你这么一句话,加惠乡里,已令人没齿不忘了!” “好说,好说!”陆炳面⾊突现严肃“不过有句话,我可说在前面,胡宗宪如果不如你所说的那样,叫他小心,犯在我手里,够他受的。” “陆大哥请放心。此人是不世出的奇才,一定有办法。” 李默一案,忽然有了意外的发展,皇帝另下一道手敕,先命各部尚书会议,李默应该得何处分,具奏定夺。 这个会议由礼部尚书王用宾召集。议处分不是议罪,因而仅从李默失言这一点着眼,说他“偏执自用,有失大臣之礼;汉唐故事,非所宜言”复奏一上,皇帝大怒,说王用宾等人是李默的同,有意袒护。降旨严责,而且每人罚俸三个月,以示薄惩。至于李默,则仍旧捕下诏狱,刑部定罪。 这真是天威不测了!刑部尚书何鳌,本就是严嵩的羽,正好趁此机会杀李默,援引“子骂⽗”律,定了绞的罪名。复奏送到西苑,皇帝对前面判定李默如何引古讽今,欺君罔上的罪状与理由,觉得満意,但援引的律条却使他困扰。 “明明是臣骂君,为何援引‘子骂⽗’律?”他随手写了一个便条——手敕,只有九个字:“臣骂君,子骂⽗,有别乎?” 这道手敕不用严世蕃来参详,便严嵩也知道是皇帝对援引的律条有了疑问;当时手奏上复,说是李默诽谤君上,而律无“臣骂君”之条,不得已而援用“子骂⽗”律。 一奏既上,一敕又下,这道手敕的语意比较明⽩,但着墨亦不多,写的是:“律不着臣骂君,谓必无也,今有之其加等:斩!” 绞亦是死罪,斩亦是死罪“加等”的等级之分,在绞是“全尸”而斩是“⾝首异处”李默在诏狱中一听是这样定罪,忧痛愤急,一晕而绝。 到了李默行刑的那天,永年办了一桌盛筵,请赵文华到家喝酒。看起来普通的应酬,至好宴饮,无须有何名堂,其实,赵文华心里有数,是贺他成功。 “老相公怎么说?”酒到半酣,赵文华忍不住率直相问:“可曾夸奖我几句?” “倒不曾听见说起。” 赵文华不知永年有意逗他,脸上顿时现出浓重的失望之⾊。永年装作不见,慢呑呑地又接了下去。 “只听见老相公在问老夫人:文华怎的好些⽇子不来?” “这——”赵文华大笑“萼山,你真会耍我。” “原是你自己心急!”永年反而笑他“不听我说完,就忍不住气了。你倒想,你立了这么一件大功,老相公焉有不喜之理?” “是,是!怪我,怪我!”赵文华想起永年的指点,便记不起“⾚金七两”及“溺壶有洞”的事,举酒相敬:“萼山,我们心照不宣。” “是了!你早说这句话,省了多少无谓的误会。”“不谈了,不谈了!”赵文华摇了一阵手,接着又问:“老相公跟老夫人问起我,老夫人怎么说?” “老夫人自然向着你,说你公事忙,辛苦!又说:几时老相公休沐回府,请你去喝酒。” “我自然要去请安。萼山,这件事又要拜托你了。” “我知道。老相公哪一天回府,我立刻派人来通知你。” “多谢,多谢!”赵文华迟疑了一会,低声又说:“我想请老夫人替我说一句话,萼山,你能不能替我转达?”然后凑过脸,低声咕哝了几句。 “我在老夫人面前不好随便说话,像你这事,也要找机会,闲闲提一句,才不着痕迹。”永年想了想说“这样,我替你托一个人好了。” “托谁?” “素香。” 赵文华知道,素香是严老夫人的心腹,言听计从,非常得宠,只要她肯帮忙,事必有成。但他也知道托素香办事,也是有价钱的;像这样的事,不知道要送多少才够“分量” “像这样的事,换了别人非半万不可。你呢,叫她看我的面子,就这个数吧!”说着,永年伸了三个指头。 于是,赵文华回家,立刻取了3000银子,兑成金叶子,派赵忠送永年。永年落下三分之二,只送了1000银子的金叶子进去,素香已经很満⾜了。 这天赵文华进府请安,穿的是全副公服。一品到四品都是红袍;品级是在带上区分,一品是⽟带;二品花犀角;三品、四品金带,不同的是錾花与不錾花。赵文华官拜工部侍郞,正三品官儿;围的是一条花金带,既重又俗气,一心想换一换。 撩袍端带,到得堂上,替严嵩夫妇磕完了头,少不得还有一番“承膝下”的甜言藌语要说,说完又讲笑话。丫头小厮在一旁凑趣,时而哄堂,显得极其热闹,老夫妇俩的心情都觉得开朗宽松,兴致极好。 到得开宴,赵文华手捧⽟杯,躬⾝敬酒,严老夫人想起来了,指着赵文华向严嵩说道:“也该替文华换换带了!” “嗯!”严嵩点点头,慢呑呑地答说:“别忙!等我来想法子。” “吏部不是还没有补人吗?” “那不行!”严嵩很快地回答,声音亦很坚决,表示绝无商量的余地。 赵文华也知道不行。吏部为六部之首,尚书称为“天官”非德⾼望重的不能补这个缺,以工部侍郞想一跃而为吏部尚书,首先皇帝就不会批准。 不过,严老夫人的建议,或者说是试探,虽近乎空想,但对严嵩与赵文华却有一种启发的作用——这对义⽗子同时想到了,倘或能将工部尚书调为吏部尚书,那么赵文华由侍郞坐升为尚书,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 “文华,”严嵩暗示他说:“你明天不妨去看看老李。” “老李”是指武英殿大学士李本。从李默下狱后,李本奉旨暂管吏部;此人庸庸碌碌,虽相位,无非伴食而已。赵文华既得暗示,便想好了一套办法:先跟工部尚书吴鹏去说,严嵩打算调他为吏部尚书,但需要现管吏部的李本发动其事。如果能先送一笔重礼,事情就好办了。 吴鹏自是欣然同意。赵文华等他将礼物送出,紧接着便去拜访李本,率直道明来意,严嵩有意提拔吴鹏当吏部尚书,希望他帮忙。 “是,是!严阁老的钧谕,一定照办。”李本问说:“只不知他老人家可曾指明办法?” “办法很多。亦不须他老人家指明。”赵文华想了一会答道:“如今不是奉旨甄别百官吗?请阁老笔下照应。” “啊,啊!”李本被提醒了“这个法子好!我先走第一步,以后怎么办,见机行事。老兄如有⾼见,请随时指教。” 于是隔不了3天,李本便上了一道奏疏,将朝中七品以上、二品以下的员官,甄为三等,第一等共17员,吴鹏居首;其次赵文华;再次严世蕃。 这第一步一走,第二步就容易了。吴鹏与赵文华很顺利地当上了吏部尚书与工部尚书,严嵩又特地替赵文华说了许多好话,因而皇帝加他一个“太子太保”的衔头。尚书二品,只能用犀带;加了太子太保的衔,赵文华便围⽟带,一品当朝了。 在严嵩,肯这样出力提拔赵文华,实在亦是有很深的打算的。他很有自知之明,⽗子俩作恶多端,神人共愤,尤其是杀了兵部员外杨继盛,开了一个杀谏臣的恶例,等于得罪了天下所有的读书人。因而颇有朝不保夕的恐惧,需要找个得力的帮手,进一步成为替手,掩护他归隐林下,安享余年。 这个替手他找了好久了,又要有本事,又要对他忠诚,找来找去总觉得忠诚还是最要紧。他也知道,人与人相处,无非恩惠利益的结合,对他人给之以恩,人家才会效之以忠。对赵文华的恩惠已经很深了,而且利害相关,严嵩认为他决不至于再有不逞之心,可以跟他吐露肺腑之言了。 于是等西苑退值归府,特地派人将赵文华找了来,摒绝所有的奴婢,关起门来低声问道:“文华,你知道不知道我今天要跟你说些什么?” “自然是只有⽗子之间才能商量的事。” “⽗子之间,亦不见得可以商量,譬如东楼,我就不便跟他说,因为他的胆子太大,必不以我的话为然。文华,只有你可以共心腹。” “义⽗这样看待我,真教我粉⾝碎骨,难报深恩。”赵文华跪下来说:“义⽗必是有什么心事,尽管告诉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何用你赴汤蹈火。”严嵩伸手虚扶一扶“你起来,坐着说话。” “是!”赵文华起⾝端张小凳子,依傍着“义⽗”膝前坐下。 “我今年七十七了!精力虽还撑持得住,到底年纪不饶人,要想想将来。文华,”严嵩突然问道:“你看徐子升这个人怎么样?” 子升是次辅徐阶的别号。赵文华对他没有好恶,但听出严嵩的语其中,颇忌此人,便即答道:“居心叵测,义⽗要防他一二。” “岂止防他一二,此人是我的一个后患隐忧;我几次扳他不倒,要靠你了!” 赵文华心中一跳,不知严嵩又要出什么花样。如果严嵩都扳他不倒,要叫自己去做“打手”又如何能够占上风?所以迟疑着不知所答。 “我的意思是,想援引你⼊阁办事,替我看住徐子升,将来找机会把他撵出去,我就可以放心告老了!” 原来如此!赵文华不但疑忧尽释,而且喜出望外,当即表示:“如果义⽗觉得我能⼊阁办事,我一定尽心看住徐子升。” “徐子升实在不可轻敌。他如今在青词上头很用心;你也该在这上头下些苦功或者找一两个好手养着,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替你捉刀。” “是!”赵文华答说“江浙名士很多,我可以物⾊得到。” 商量既定,严嵩便写了一个手奏,请求召见。这是不常有的情形,皇帝不知他有何重要机密的军国大事要面奏,当即传谕:“准召所请,候旨进见。” 到了半夜里,皇帝打坐已毕,服用了方士特为采办上等药材,配合食料,细心调制的酒食,精神大振,便派个小太监在值庐中将严嵩从上唤起来,用顶小轿送到寝宮见面。 “要见我?”皇帝为了保持元气,说话跟他动笔一样简单。 “是!青词大事,凡文学优长,得备侍从之选者,臣不敢不据实举荐。” “好!谁?” “工部尚书赵文华,原系进士出⾝,长于文笔,悉《道蔵》;倘蒙陛下赐准⼊值,供奉西苑,必能谨慎将事,克尽厥职。” 皇帝大摇其头“我用赵文华,”他说“不是用他来撰青词的。”说着,将眼睛闭上了。 严嵩碰了个软钉子,心里很不是味道,只好说一声:“臣冒昧!臣该死!” 一面说,一面将头磕得“崩崩”地响,三跪九叩既毕,准备悄悄退出去时,皇帝说道:“慢!我还有话。最近东南的军报,你都看了没有?” 严嵩心里一跳,硬着头⽪答道:“是!臣无不细阅。倭患虽已复起,但不⾜上烦睿虑。胡宗宪⾜以了事。” “要不要再派个人去。” “若蒙特命大臣督师,百姓感戴,将士用命,仰赖圣威,更易奏功。” “那,你们去商量。” 商量是商量督师的人选。严嵩将这件事给兵部和吏部去办,很快地有了结果,兵、吏两部公推兵部侍郞赵良材以“奉旨督师”的名义,驰骋到江南,主持全盘剿倭事宜。 这是件大事,严嵩要找个人商量——不是赵文华,也不是徐阶,更不是李本,而是他的儿子严世蕃。 “谁想出来的馊主意!”严世蕃答说“顺理成章的事,莫非就没有一个人想得到?” 这话就连他的⽗亲也一起指责在內了。严嵩却毫不在意!“还该文华去啊!他不是等于写了包票的吗?”严世蕃说“除了他,决没有第二个人可派,就有人也不能派。” “这又是何道理?” “平倭患还早得很呢!赵良材劳而无功,皇上少不得问下来,你老人家只有找文华。那时候,你看文华跟你扯⽪吧!反正横说、竖说他都有理!你老人家何苦替人受过。” “啊,啊!到底你想得到。”严嵩的“誉儿癖”又发作了。 “当然,也不一定说是有过无功。有功让别人占了更犯不着。” 严嵩心想,不错!赵文华力赞胡宗宪,几次说他是“不世出的奇才”当然有些本事。看来成功的希望大,失败的成分少,既然如此,何苦让赵良材去捡个现成的功劳?功劳归于赵文华,在皇帝看,是自己举荐得人;就赵文华来说,定会感恩图报。不管怎样,对自己都有好处,然则何乐不为? 等想通了,严嵩自然⾼兴,但也不免困惑“你说的道理,其实也很浅,很容易明⽩。”他自问地说:“为什么我就事先想不到呢?” 严世蕃暗中好笑。心里在说:道理是不浅,还有深意在內。倘若赵文华督师无功,便连举荐非人的罪一起办,教他跟张经、李天宠一搭儿作伴去! 严世蕃的深意,赵文华是猜到了的。深知此行生死祸福所关,但不能不硬着头⽪答应;如果稍有推托,便是自知其罔而情虚,眼前的富贵先就难保了。 意会到这一层利害关系,便索装出欣然奉令的样子“义⽗的吩咐,真所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他问:“不知如何取旨?” “也无所谓‘不敢请’,勤劳王事,自告奋勇,是忠臣所为。”严嵩答道“你自己写个奏疏上来。皇上问到我,我自然替你说好话。” 严嵩没有其他。等赵文华的奏疏一上,皇帝批了四个字给严嵩:“卿意云何?”严嵩果然说了赵文华许多好话。 他说赵良材不胜任,说赵文华如何深谙韬略,皇帝都不怎么相信,但有一句话:“江南人引领俟文华至”将皇帝打动了。 于是皇帝提笔批道:“用兵贵民心,华得民助,可去。” 兵部接旨,立即安排赵文华到东南督师。首先是名义,工部尚书是本职,得要兼一个能管军务的职衔,最常用的是兼右佥都御史。照严世蕃的意思,想用他为浙江、福建、南直隶的总督,以专责成;而皇帝不同意,为的是胡宗宪刚升总督,又把他调开,并非善策。 赵文华还未出京,胡宗宪来了一道奏疏,延阻了他的行期。 在年初,胡宗宪先就有过一奏,说是物⾊到两个人,都是秀才,一个叫蒋洲,一个叫胡可,愿意乘舟出海,遍历⽇本九洲各岛,宣达天朝恩威。劝倭人头目不可犯顺。朝议准如所请。这一道奏疏,便是报告蒋洲、胡可扶桑之行的结果。据说倭人头目提出一个条件:若要罢兵须通贡市。皇帝批兵部议奏。如果同意对方的条件,罢兵在即,赵文华就不必再下江南。所以他得等候集议的结果。 会议尚无结果,代替胡宗宪为浙江巡按御史的赵孔慄,飞章乞援,说新倭联结旧倭,诸道并进,浙西大受躏蹂,请朝廷速派精兵良将,逐寇救民。 这一下,当然不会再考虑准许⽇本恢复贡市。而赵文华则恰好借此因由请兵请饷;兵部奏准,调京营神手3000名,涿州铁手6000名,保定箭手3000名,辽东义勇卫虎头手3000名,河间打手3000名,德州民勇3000名,总计两万一千名,合称河朔雄兵,从德州下船,沿运河南下。此外又调山东、河南等地乡兵,总计不下10万之众,分⽔陆两途,赴援东南。拨粮筹饷,十万火急的文书,络绎于途,赵文华亦随带一批特由各部院奏调来的参佐僚属,坐着大号官船,直往东南进发,前后旌旗鼓吹相拥,排场十⾜,好不兴头。 一路行去,逐⽇都有胡宗宪的军报私函。不幸的是河朔雄兵,先胜后败。因为地形不,陷⼊沼泽地带,为倭寇海盗四面围困,放弃一把火烧得焦头烂额,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胡宗宪在石门,浙江巡抚阮鹗在桐乡,双双被围。 结果,胡宗宪突围回驻嘉兴;而阮鹗在桐乡被重重叠叠地包围,看来很难脫困了。 阮鹗是胡宗宪一榜的同年,本是浙江的督学使者;一向喜谈兵,眼见倭患⽇深,百姓非设法自保不可,因而每到一地,合集秀才讲话,总是劝他们习武。同时他也常常自告奋勇,愿意参与军务。有一次倭寇海盗由乍浦登陆,直扑杭州,海宁、石门各地的百姓,向西而逃,到了杭州城外,守城的员官,怕引寇奇城,闭门不纳,前无去路,后有強盗,几万老百姓哭声震天,阮鹗大为不忍,下令开城接纳。百姓进⼊城,敌踪已到城下,只为迟了一步,阮鹗得以闭城坚守。因为这一场救百姓的功劳,当胡宗宪由巡抚升为总督时,他便补上了胡宗宪原来的职位。 胡、阮的情本来很好,但到这时候却生了意见。胡宗宪主张招抚;阮鹗决意作战到底——当然胡宗宪的主抚别有深意,只是不便透露,因而阮鹗对他起了误会,凭藉巡抚的⾝分,往往独行其是。若非如此,不会被围困在桐乡。 非常奇怪地,倭寇海盗似乎有意跟阮鹗过不去,集中所有的兵力,百计攻打,仿佛决心要奇桐乡,活捉阮鹗似地。幸好桐乡的县令金燕,是个文武兼资,有为有守的好官,尽管攻城的花样层出不穷,无奈他守城的智计神鬼莫测。最使敌人胆寒的一次是,他找到一个善于锻冶的好手,收集铁器,在城上驾锅生火,熬成铁汁。当倭寇海盗没命弃城时,一声令下,铁汁飞洒,近城敌寇,几乎无一幸免。就因为他防守得宜,小小桐乡,兵卒不过千人,竟能挡得住两万多敌人的围困攻打,坚守不摇。 等到赵文华抵达嘉兴,桐乡已经被围了二十几天。一路上赵文华除了胡宗宪的报告以外,另外也还有自己布置的谍探,有个很确实的报情:被围的阮鹗,曾招募死士,黑夜中从城上吊下来,将一通蜡丸书塞⼊⾕道內,穿过敌阵到嘉兴向胡宗宪投递。这通蜡丸书的內容当然是求援,而且字里行间还有责备的意味。可是胡宗宪无动于衷,置之不理。 因此,一见了面,行过应有的礼节仪注,进⼊私室密谈之时,赵文华第一句话便问:“汝贞,桐乡被围快一个月了!连一个城都救不下来,试问如何歼灭敌寇?” “华公责备得是!”胡宗宪的语气异常平静“只等行旆一到,桐乡之围,立刻可解。” “这,这又是什么道理?” “实不相瞒,桐乡之围随时可解,所以必俟大驾到后解围,正见得威名远播,马到成功!” 原来是有意留着功劳相让,赵文华心想,一到任第一道奏疏便是报捷,真是面子十⾜!“可儿,可儿!”他⾼兴了,但也更困惑了“汝贞,你讲个缘故给我听,何以说是桐乡之围,随时可解?” 胡宗宪笑了,是得意而诡秘的笑容。“华公,”他问:“你还只得不,我跟华公说过,赵玄初早部署了一条釜底菗薪之计,当初是一着闲棋,如今将成气候,可以兴云布雨了!” “啊,啊!”赵文华大为奋兴“怎么记不得?莫非桐乡之围,就有我们埋伏的人在內?能够发生什么作用?” “自然是转移全局的作用。” 听得这话,赵文华喜心翻倒,拉住胡宗宪的手臂,像小孩纠老人似地说:“快,快!快告诉我,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华公倒先猜猜看!”胡宗宪答说“围桐之寇,我记得曾跟华公报告过。” “是的,我想想看。”赵文华一面思索一面说:“你报告中说,围桐乡的贼酋,一共6名,分成三股:叶⿇、陈东、吴四是一股;洪东冈、⻩侃是一股;另外一股的首领是个和尚。莫非就是这个和尚?”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华公!”胡宗宪笑道:“一猜就着。” 赵文华很得意,于是特地笑了一笑又问:“这和尚叫什么名字?” “叫明山。是杭州虎跑寺的和尚。” “噢!”赵文华好奇心大起“一个和尚,出了家的,尘缘皆断,怎么肯为我们所用,又怎么能投到敌人那里作內应?” “这说来话就长了。此刻恐怕没有功夫细叙,如今先要请华公下一道紧急檄文,各路赴援之师,不必急于赶到。几万大军,云集江浙,只怕供应不周,会生纠纷!”胡宗宪起⾝长揖:“华公,务请成全。” 赵文华知道,他是为江浙的百姓请命。反正官兵就地征粮,哪里都是一样的,落得卖个人情给他。 于是,赵文华慨然答说:“好!我依你就是。” 胡宗宪再次称谢。然后设宴款待,一桌⽔陆盛陈的盛筵,只得主客二人对酌,因为胡宗宪对全盘战略的解释,以及许多虚虚实实,兵不厌诈的妙用,都是绝不可让第三者知道的大机密。 “华公,”谈完桐乡解围以后的用兵方略,胡宗宪作了一个结论:“东南的局面,只要三个月,一定可以肃清,一定让华公有面子。不过,整个倭患的平复,只怕还得三年五载的功夫。” “汝贞,你的话我就不十分明⽩了。既然东南肃清,还有什么倭患?” “因为汉奷还没有死光!”胡宗宪说“此中巨寇是汪直,他现在⽇本的五岛列岛。今年舂天,我派蒋洲到⽇本去宣谕朝廷的恩威,打听到许多情形,汪直在那里的处境很为难;有许多小岛的倭人,为他煽动,一上了船就再也没有消息了,以致一岛尽是寡妇,对汪直的怨恨,可想而知。” “那很好啊!何不策动倭人,拿汪直的脑袋来换我们的重赏?” “这,我也想过,很不容易。我跟好些幕友谈过,都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招抚。” “他肯就范也不错。不妨早点动手。” “是的!我已经动手了。” 胡宗宪的初步办法是以恩结——汪直单⾝在外,将老⺟和子蔵在徽州的深山中,也是由于罗小华的力量,探得了蔵匿的地点,胡宗宪派专差行文徽州地方官,一举成擒,转解杭州,可是并未下狱,而是安置在极华丽的一所大宅中,饮食服用,供应丰美,却又从不说一句招降汪直的话。胡宗宪相信只要功夫深了,汪直一定会感动,自己派人来接洽投降的条件。 “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你这个攻心的手段妙得很!” “可是,华公,招降成败,决于目前。”胡宗宪从容说道:“目前我们用的是‘暗攻明抚’的策略;既然表面是招抚,就要做得很像,让汪直确确实实相信朝廷的诚意。如果做得有一点不像,人家一起疑心,就再也不会上钩了。” “是啊!当然是如此。”赵文华口头附和着,心里不免要想一想,胡宗宪说这话的用意。 因为答话的态度很随便,胡宗宪很不放心。但话也只能说到此处,再往深里去敲,实在反倒会弄巧成拙,因而话到口边,又咽了回去。 “汪直的事还早。”赵文华说“眼前必得早早有个结果,汝贞,你该知道,我这一次为你担了极大的关系。倘或不能成功,你完了,我也完了。” 胡宗宪听他这一说,悚然心惊,庄容答道“是!请华公吩咐!” “首先要让桐乡解围。”赵文华问道:“3天之內行不行?” “我说过,随时可以解围,3天自然行。但事先部署的功夫周到些,临事就省力得多。如今亦不光是解围就算了,还要策动他们‘窝里反’,这得好好费一番手脚。” 胡宗宪说到这里,告个罪,推开一扇小门,取出一大叠地图册籍,翻检了半天,方始作了确实答复。 “华公,准定5天以內,桐乡解围。” “好!就是5天。” “还有什么吩咐?” “别的我也不用再说,你已经说在我前面了,能教他们窝里反,自相残杀,肃清东南,上章奏凯,汝贞,我一定保你封爵。” “不敢,不敢!要封爵也该华公当先,还有严阁老⽗子。轮我还早。” “不要这么说!”赵文华拍拍他的背勉励着“好自为之。” HuxUxS.cOM |
上一章 草莽英雄 下一章 ( → ) |
胡须小说网提供高阳所著小说草莽英雄,小说草莽英雄免费小说章节阅读,草莽英雄全本完整版,胡须小说网努力打造最好的草莽英雄吧,草莽英雄每日最快更新,页面简洁,访问速度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