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须小说网提供鲁迅所著小说伪自由书在线阅读。
|
|
胡须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伪自由书 作者:鲁迅 | 书号:43303 时间:2017/11/5 字数:20155 |
上一章 后记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我向《自由谈》投稿的由来,《前记》里已经说过了。到这里,本文已完,而电灯尚明,蚊子暂静,便用剪刀和笔,再来保存些因为《自由谈》和我而起的琐闻,算是一点余兴。 只要一看就知道,在我的发表短评时中,攻击得最烈的是《大晚报》。这也并非和我前生有仇,是因为我引用了它的文字。但我也并非和它前生有仇,是因为我所看的只有《申报》和《大晚报》两种,而后者的文字往往颇觉新奇,值得引用,以消愁释闷。即如我的眼前,现在就有一张包了香烟来的三月三十⽇的旧《大晚报》在,其中有着这样的一段——“浦东人杨江生,年已四十有一,貌既丑陋,人复贫穷,向为泥⽔匠,曾佣于苏州人盛宝山之泥⽔作场。盛有女名金弟,今方十五龄,而矮小异常,人亦猥琐。昨晚八时,杨在虹口天潼路与盛相遇,杨奷其女。经捕头向杨询问,杨毫不抵赖,承认自去年一二八以后,连续行奷十余次,当派探员将盛金弟送往医院,由医生验明确非处女,今晨解送第一特区地方法院,经刘毓桂推事提审,捕房律师王耀堂以被告未満十六岁之女子,虽其后数次皆系该女自往被告家相就,但按法亦应強奷罪论,应请讯究。旋传女⽗盛宝山讯问,据称初不知有此事,前晚因事责女后,女忽失踪,直至昨晨才归,严诘之下,女始谓留住被告家,并将被告奷经过说明,我方得悉,故将被告扭⼊捕房云。继由盛金弟陈述,与被告行奷,自去年二月至今,已有十余次,每次均系被告将我唤去,并着我不可对⽗⺟说知云。质之杨江生供,盛女向呼我为叔,纵奷犹不忍下手,故绝对无此事,所谓十余次者,系将盛女带出游玩之次数等语。刘推事以本案尚须调查,谕被告收押,改期再讯。” 在记事里分明可见,盛对于杨,并未说有“伦常”关系,杨供女称之为“叔”是国中的习惯,年长十年左右,往往称为叔伯的。然而《大晚报》用了怎样的题目呢?是四号和头号字的—— 拦途扭往捕房控诉 ⼲叔奷侄女 女自称被奷过十余次男指系游玩并非风流它在“叔”上添一“⼲”字,于是“女”就化为“侄女”杨江生也因此成了“逆伦”或准“逆伦”的重犯了。国中之君子,叹人心之不古,憎匪人之逆伦,而惟恐人间没有逆伦的故事,偏要用笔铺张扬厉起来,以动耸低级趣味读者的眼目。杨江生是泥⽔匠,无从看见,见了也无从抗辩,只得一任他们的编排,然而社会批评者是有指斥的任务的。但还不到指斥,单单引用了几句奇文,他们便什么“员外”什么“警⽝”〔1〕的狂嗥起来,好像他们的一群倒是昅风饮露,带了自己的家私来给社会服务的志士。是的,社长我们是知道的,然而终于不知道谁是东家,就是究竟谁是“员外”倘说既非商办,又非官办;则在报界里是很难得的。但这秘密,在这里不再研究它也好。 和《大晚报》不相上下,注意于《自由谈》的还有《社会新闻》〔2〕。但手段巧妙得远了,它不用不能通或不愿通的文章,而只驱使着真伪杂糅的记事。即如《自由谈》的改⾰的原因,虽然断不定所说是真是假,我倒还是从它那第二卷第十三期(二月七⽇出版)上看来的——从《舂秋》与《自由谈》说起国中文坛,本无新旧之分,但到了五四运动那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一声号炮,别树一帜,提倡文学⾰命,胡适之钱玄同刘半农等,在后摇旗呐喊。这时国中青年外感外侮的庒迫,內受政治的刺,失望与烦闷,为了要求光明的出路,各种新思嘲,遂受青年热烈的拥护,使文学⾰命建了伟大的成功。从此之后,国中文坛新旧的界限,判若鸿沟;但旧文坛势力在社会上有悠久的历史,深蒂固,一时不易动摇。那时旧文坛的机关杂志,是著名的《礼拜六》,几乎集了天下头摇摆尾的文人,于《礼拜六》一炉!至《礼拜六》所刊的文字,十九是卿卿我我,哀哀唧唧的小说,把民族陶醉萎靡到极点了!此即所谓鸳鸯蝴蝶派的文字。其中如徐枕亚吴双热周瘦鹃等,尤以善谈鸳鸯蝴蝶著名,周瘦鹃且为礼拜六派之健将。这时新文坛对于旧势力的大本营《礼拜六》,攻击颇力,卒以新兴势力,实力单薄,旧派有封建社会为背景,有恃无恐,两不相让,各行其是。此后新派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陆续成立,人材渐众,势力渐厚,《礼拜六》应时势之推移,终至“寿终正寝”!惟礼拜六派之残余分子,迄今犹四出活动,无肃清之望,海上各大报中之文艺编辑,至今大都仍是所谓鸳鸯蝴蝶派所把持。可是只要放眼在最近的出版界中,新兴文艺出版数量的可惊,已有使旧势力不能抬头之势!礼拜六派文人之在今⽇,已不敢复以《礼拜六》的头衔以相召号,盖已至強弩之末的时期了!最近守旧的《申报》,忽将《自由谈》编辑礼拜六派的巨子周瘦鹃撤职,换了一个新派作家黎烈文,这对于旧势力当然是件非常的变动,遂形成了今⽇新旧文坛剧烈的冲突。周瘦鹃一方面策动各小报,对黎烈文作总攻击,我们只要看郑逸梅主编的《金刚钻》,主张周瘦鹃仍返《自由谈》原位,让黎烈文主编《舂秋》,也⾜见旧派文人终不能忘情于已失的地盘。而另一方面周瘦鹃在自己编的《舂秋》內说:各种副刊有各种副刊的特,作河⽔不犯井⽔之论,也⾜见周瘦鹃犹惴惴于他现有地位的危殆。周同时还硬拉非苏州人的严独鹤加⼊周所主持的纯苏州人的文艺团体“星社”以为拉拢而固地位之计。不图旧派势力的失败,竟以周启其端。 据我所闻:周的不能安于其位,也有原因:他平⽇对于选稿方面,太刻薄而私心,只要是认识的人投去的稿,不看內容,见篇即登;同时无名小卒或为周所陌生的投稿者,则也不看內容,整堆的作为字纸篓的虏俘。因周所编的刊物,总是几个夹袋里的人物,私心自用,以致內容糟不可言!外界对他的攻击⽇甚,如许啸天主编之《红叶》,也对周有数次剧烈的抨击,史量才为了外界对他的不満,所以才把他撤去。那知这次史量才的一动,周竟作了导火线,造成了今⽇新旧两派短兵相接战斗愈烈的境界!以后想好戏还多,读者请拭目俟之。〔微知〕但到二卷廿一期(三月三⽇)上,就已大惊小怪起来,为“守旧文化的堡垒”的动摇惋惜——左翼文化运动的抬头⽔手关于左翼文化运动,虽然受过各方面严厉的庒迫,及其內部的裂分,但近来又似乎渐渐抬起头了。在海上,左翼文化在共产“联络同路人”的路线之下,的确是较前稍有起⾊。在杂志方面,甚至连那些第一块老牌杂志,也左倾起来。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原是国中历史最久的杂志,也是最稳健不过的杂志,可是据王云五老板的意见,胡愈之近来太左倾了,所以在愈之看过的样子,他必须再重看一遍。但虽然是经过王老板大刀阔斧的删段以后,《东方杂志》依然还嫌太左倾,于是胡愈之的饭碗不能不打破,而由李某来接他的手了。又如《申报》的《自由谈》在礼拜六派的周某主编之时,陈腐到太不像样,但现在也在左联手中了。鲁迅与沈雁冰,现在已成了《自由谈》的两大台柱了。《东方杂志》是属于商务印书馆的,《自由谈》是属于《申报》的,商务印书馆与申报馆,是两个守旧文化的堡垒,可是这两个堡垒,现在似乎是开始动摇了,其余自然是可想而知。此外,还有几个中级的新的书局,也完全在左翼作家手中,如郭沫若⾼语罕丁晓先与沈雁冰等,都各自抓着了一个书局,而做其台柱,这些都是著名的红⾊人物,而书局老板现在竟靠他们吃饭了。 … 过了三星期,便确指鲁迅与沈雁冰〔3〕为《自由谈》的“台柱”(三月廿四⽇第二卷第廿八期)——黎烈文未⼊文总 《申报·自由谈》编辑黎烈文,系留法生学,为一名不见于经传之新进作家。自彼接办《自由谈》后,《自由谈》之论调,为之一变,而执笔为文者,亦由星社《礼拜六》之旧式文人,易为左翼普罗作家。现《自由谈》资为台柱者,为鲁迅与沈雁冰两氏,鲁迅在《自由谈》上发表文稿尤多,署名为“何家⼲”除鲁迅与沈雁冰外,其他作品,亦什九系左翼作家之作,如施蛰存曹聚仁李辉英辈是。一般人以《自由谈》作文者均系国中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故疑黎氏本人,亦系文总中人,但黎氏对此,加以否认,谓彼并未加⼊文总,与以上诸人仅友谊关系云。〔逸〕又过了一个多月,则发见这两人的“雄图”(五月六⽇第三卷第十二期)了——鲁迅沈雁冰的雄图 自从鲁迅沈雁冰等以《申报·自由谈》为地盘,发抒怪气的论调后,居然又能昅引群众,取得満意的收获了。在鲁(?)沈的初衷,当然这是一种有作用的尝试,想复兴他们的文化运动。现在,听说已到组织团体的火候了。 参加这个运动的台柱,除他们二人外有郁达夫,郑振铎等,换意见的结果,认为国中最早的文化运动,是以语丝社创造社及文学研究会为中心,而消散之后,语丝创造的人分化太大了,惟有文学研究会的人大部分都还一致,——如王统照叶绍钧徐雉之类。而沈雁冰及郑振铎,一向是文学研究派的主角,于是决定循此路线进行。最近,连田汉都愿意率众归附,大概组会一事,已在必成,而且可以在这红五月中实现了。〔农〕这些记载,于编辑者黎烈文是并无损害的,但另有一种小报式的期刊所谓《微言》〔4〕,却在《文坛进行曲》里刊了这样的记事—— “曹聚仁经黎烈文等绍介,已加⼊左联。”(七月十五⽇,九期。) 这两种刊物立说的差异,由于私怨之有无,是可不言而喻的。但《微言》却更为巧妙:只要用寥寥十五字,便并陷两者,使都成为必被庒迫或受难的人们。 到五月初,对于《自由谈》的庒迫,逐⽇严紧起来了,我的投稿,后来就接连的不能发表。但我以为这并非因了《社会新闻》之类的告状,倒是因为这时正值噤谈时事,而我的短评却时有对于时局的愤言;也并非仅在庒迫《自由谈》,这时的庒迫,凡非官办的刊物,所受之度大概是一样的。但这时候,最适宜的文章是鸳鸯蝴蝶的游泳和飞舞,而《自由谈》可就难了,到五月廿五⽇,终于刊出了这样的启事——编辑室 这年头,说话难,摇笔杆尤难。这并不是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实在是“天下有道”“庶人”相应“不议”编者谨掬一瓣心香,吁请海內文豪,从兹多谈风月,少发牢,庶作者编者,两蒙其休。若必论长议短,妄谈大事,则塞之字篇既有所不忍,布之报端又有所不能,陷编者于两难之境,未免有失恕道。语云:识时务者为俊杰,编者敢以此为海內文豪告。区区苦衷,伏乞矜鉴!编者 这现象,好像很得了《社会新闻》群的満⾜了,在第三卷廿一期(六月三⽇)里的“文化秘闻”栏內,就有了如下的记载—— 《自由谈》态度转变 《申报·自由谈》自黎烈文主编后,即昅收左翼作家鲁迅沈雁冰及乌鸦主义者曹聚仁等为基本人员,一时论调不三不四,大为读者所不満。且因嘲骂“礼拜五派”而得罪张若⾕等;抨击“取消式”之社会主义理论,而与严灵峰等结怨;斩《时代与爱的歧途》,又招张资平派之反感,计黎主编《自由谈》数月之结果,已形成一种壁垒,而此种壁垒,乃营业主义之《申报》所最忌者。又史老板在外间亦耳闻有种种不満之论调,乃特下警告,否则为此则惟有解约。最后结果伙计当然屈伏于老板,于是“老话”“小旦收场”之类之文字,已不复见于近⽇矣。〔闻〕 而以前的五月十四⽇午后一时,还有了丁玲和潘梓年的失踪的事〔5〕,大家多猜测为遭了暗算,而这猜测也⽇益证实了。谣言也因此非常多,传说某某也将同遭暗算的也有,接到警告或恐吓信的也有。我没有接到什么信,只有一连五六⽇,有人打电话到內山书店〔6〕的支店去询问我的住址。我以为这些信件和电话,都不是实行暗算者们所做的,只不过几个所谓文人的鬼把戏,就是“文坛”上,自然也会有这样的人的。但倘有人怕⿇烦,这小玩意是也能发生些效力,六月九⽇《自由谈》上《蘧庐絮语》〔7〕之后有一条下列的文章,我看便是那些鬼把戏的见效的证据了——编者附告:昨得子展先生来信,现以全力从事某项著作,无暇旁鹜,《蘧庐絮语》,就此完结。 终于,《大晚报》静观了月余,在六月十一的傍晚,从它那文艺附刊的《火炬》上发出毫光来了,它愤慨得很—— 到底要不要自由法鲁久不曾提起的“自由”这问题,近来又有人在那里大论特谈,因为国事总是热辣辣的不好惹,索莫谈,死心再来谈“风月”可是“风月”又谈得不称心,不免喉底里喃喃地漏出几声要“自由”又觉得问题严重,喃喃几句倒是可以,明言直语似有不便,于是正面问题不敢直接提起来论,大刀阔斧不好当面幌起来,却弯弯曲曲,兜着圈子,叫人摸不着棱角,摸着正面,却要把它当做反面看,这原是看“幽默”文字的方法也。 心要自由,口又不明言,口不能代表心,可见这只口本⾝已经是不自由的了。因为不自由,所以才讽讽刺刺,一回儿“要自由”一回儿又“不要自由”过一回儿再“要不自由的自由”和“自由的不自由”翻来复去,总叫头脑简单的人弄得“神经衰弱”把捉不住中心。到底要不要自由呢?说清了,大家也好顺风转舵,免得闷在葫芦里,失掉听懂的自由。照我这个不是“雅人”的意思,还是耝耝直直地说:“咱们要自由,不自由就来拚个你死我活!” 本来“自由”并不是个非常问题,给大家一谈,倒严重起来了。——问题到底是自己弄严重的,如再不使用大刀阔斧,将何以冲破这黑漆一团?细针短刺毕竟是雕虫小技,无助于大题,讥刺嘲讽更已属另一年代的老人所发的呓语。我们聪明的智识份子又何尝不知道讽刺在这时代已失去效力,但是要想弄起刀斧,却又觉左右掣肘,在这一年代,科学发明,刀斧自然不及炮;生于蚁,本不⾜惜,无奈我们无能的智识份子偏吝惜他的生命何! 这就是说,自由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给你一谈,倒谈得难能可贵起来了。你对于时局,本不该弯弯曲曲的讽刺。现在他对于讽刺者,是“耝耝直直地”要求你去死亡。作者是一位心直口快的人,现在被别人累得“要不要自由”也摸不着头脑了。 然而六月十八⽇晨八时十五分,是国中民权保障同盟的副会长杨杏佛〔8〕(铨)遭了暗杀。 这总算拚了个“你死我活”法鲁先生不再在《火炬》上说亮话了。只有《社会新闻》,却在第四卷第一期(七月三⽇出)显,还描出左翼作家的懦怯来——左翼作家纷纷离沪 在五月,海上的左翼作家曾喧闹一时,好像什么都要染上红⾊,文艺界全归左翼。但在六月下旬,情势显然不同了,非左翼作家的反攻阵线布置完成,左翼的內部也起了分化,最近海上暗杀之风甚盛,文人的脑筋最敏锐,胆子最小而脚步最快,他们都以避暑为名离开了海上。据确讯,鲁迅赴青岛,沈雁冰在浦东乡间,郁达夫杭州,陈望道回家乡,连蓬子,⽩薇之类的踪迹都看不见了。〔道〕 西湖是诗人避暑之地,牯岭乃阔老消夏之区,神往尚且不敢,而况⾝游。杨杏佛一死,别人也不会突然怕热起来的。听说青岛也是好地方,但这是梁实秋〔9〕教授传道的圣境,我连遥望一下的眼福也没有过。“道”先生有道,代我设想的恐怖,其实是不确的。否则,一群流氓,几枝手,真可以治国平天下了。 但是,嗅觉好像特别灵敏的《微言》,却在第九期(七月十五⽇出)上载着另一种消息——自由的风月顽石 黎烈文主编之《自由谈》,自宣布“只谈风月,少发牢”以后,而新进作家所投真正谈风月之稿,仍拒登载,最近所载者非老作家化名之讽刺文章,即其刺探们无聊之考古。闻此次辩论旧剧中的锣鼓问题,署名“罗复”者,即陈子展“何如”者,即曾经被捕之⻩素。此一笔糊涂官司,颇骗得稿费不少。 这虽然也是一科“牢”但“真正谈风月”和“曾经被捕”等字样,我觉得是用得很有趣的。惜“化名”为“顽石”灵气之不钟于鼻子若我辈者,竟莫辨其为“新进作家”抑“老作家”也。 《后记》本来也可以完结了,但还有应该提一下的,是所谓“斩张资平”〔10〕案。 《自由谈》上原登着这位作者的小说,没有做完,就被停止了,有些小报上,便轰传为“斩张资平”当时也许有和编辑者往复驳难的文章的,但我没有留心,因此就没有收集。现在手头的只有《社会新闻》,第三卷十三期(五月九⽇出) 里有一篇文章,据说是罪魁祸首又是我,如下——张资平挤出《自由谈》粹公 今⽇的《自由谈》,是一块有为而为的地盘,是“乌鸦”“阿Q”的播音台,当然用不着“三角四角恋爱”的张资平混迹其间,以至不得清一。 然而有人要问:为什么那个⾊狂的“羊”——郁达夫却能例外?他不是同张资平一样发源于创造吗? 一样唱着“妹妹我爱你”吗?我可以告诉你,这的确是例外。因为郁达夫虽则是个⾊狂,但他能流⼊“左联”认识“民权保障”的大人物,与今⽇《自由谈》的后台老板鲁(?)老夫子是同志,成为“乌鸦”“阿Q”的伙伴了。 据《自由谈》主编人黎烈文开⾰张资平的理由,是读者对于《时代与爱的歧路》一文,发生了不満之感,因此中途斩,这当然是一种遁词。在肥胖得走油的申报馆老板,固然可以不惜几千块钱,买了十洋一千字的稿子去塞纸簏,但在靠卖文为活的张资平,却比宣布了死刑都可惨,他还得见见人呢! 而且《自由谈》的写稿,是在去年十一月,黎烈文请客席上,请他担任的,即使鲁(?)先生要扫清地盘,似乎也应当客气一些,而不能用此辣手。问题是这样的,鲁先生为了要复兴文艺(?)运动,当然第一步先须将一切的不同道者打倒,于是乃有批评曾今可张若⾕章⾐萍等为“礼拜五派”之举;张资平如若识相,自不难感觉到自己正酣卧在他们榻旁,而立刻滚蛋!无如十洋一千使他眷恋着,致触了这个大霉头。当然,打倒人是愈毒愈好,管他是死刑还是徒刑呢! 在张资平被挤出《自由谈》之后,以常情论,谁都咽不下这口冷⽔,不过张资平的阘懦是著名的,他为了老婆小孩子之故,是不能同他们斗争,而且也不敢同他们摆好了阵营的集团去斗争,于是,仅仅在《华中⽇报》的《小贡献》上,发了一条软弱无力的冷箭,以作遮羞。 现在什么事都没有了,《红萝卜须》已代了他的位置,而沈雁冰新组成的文艺观摹团,将大批的移殖到《自由谈》来。 还有,是《自由谈》上曾经攻击过曾今可〔11〕的“解放词”据《社会新闻》第三卷廿二期(六月六⽇出)说,原来却又是我在闹的了,如下——曾今可准备反攻 曾今可之为鲁迅等攻击也,实至体无完肤,固无时不想反攻,特以力薄能鲜,难于如愿耳!且知鲁迅等有左联作背景,人多手众,此呼彼应,非孤军抗战所能抵御,因亦着手拉拢,凡曾受鲁等侮辱者更所。近已拉得张资平,胡怀琛,张凤,龙榆生等十余人,组织一文艺漫谈会,假新时代书店为地盘,计划一专门对付左翼作家之半月刊,本月中旬即能出版。〔如〕那时我想,关于曾今可,我虽然没有写过专文,但在《曲的解放》(本书第十五篇)里确曾涉及,也许可以称为“侮辱”罢;胡怀琛〔12〕虽然和我不相⼲,《自由谈》上是嘲笑过他的“墨翟为印度人说”的。但张,龙两位是怎么的呢?彼此的关涉,在我的记忆上竟一点也没有。这事直到我看见二卷二十六期的《涛声》〔13〕(七月八⽇出),疑团这才冰释了——“文艺座谈”遥领记聚仁《文艺座谈》者,曾词人之反攻机关报也,遥者远也,领者领情也,记者记不曾与座谈而遥领盛情之经过也。 解题既毕,乃述本事。 有一天,我到暨南去上课,休息室的台子上赫然一个请帖;展而恭读之,则《新时代月刊》之请帖也,小子何幸,乃得此请帖!折而蔵之,以为传家之宝。 《新时代》请客而《文艺座谈》生焉,而反攻之阵线成焉。报章煌煌记载,有名将在焉。我前天碰到张凤老师,带便问一个口讯;他说:“谁知道什么座谈不座谈呢? 他早又没说,签了名,第二天,报上都说是发起人啦。” 昨天遇到龙榆生先生,龙先生说:“海上地方真不容易做人,他们再三叫我去谈谈,只吃了一些茶点,就算数了;我又出不起广告费。”我说:“吃了他家的茶,自然是他家人啦!” 我幸而没有去吃茶,免于被強奷,遥领盛情,志此谢谢! 但这“文艺漫谈会”的机关杂志《文艺座谈》〔14〕第一期,却已经罗列了十多位作家的名字,于七月一⽇出版了。其中的一篇是专为我而作的——內山书店小坐记⽩羽遐某天的下午,我同一个朋友在海上北四川路散步。走着走着,就走到北四川路底了。我提议到虹口公园去看看,我的朋友却说先到內山书店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书。我们就进了內山书店。 內山书店是⽇本浪人內山完造开的,他表面是开书店,实在差不多是替⽇本府政做探侦。他每次和国中人谈了点什么话,马上就报告⽇本领事馆。这也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了,只要是略微和內山书店接近的人都知道。 我和我的朋友随便翻看着书报。內山看见我们就连忙跑过来和我们招呼,请我们坐下来,照例地闲谈。因为到內山书店来的国中人大多数是文人,內山也就知道点国中的文化。他常和国中人谈国中文化及国中社会的情形,却不大谈到国中的政治,自然是怕国中人对他怀疑。 “国中的事都要打折扣,文字也是一样。‘⽩发三千丈’这就是一个天大的诳!这就得大打其折扣。国中的别的问题,也可以以此类推…哈哈!哈!” 內山的话我们听了并不觉得一点难为情,诗是不能用科学方法去批评的。內山不过是一个九州角落里的小商人,一个暗探,我们除了用微笑去回答之外,自然不会拿什么话语去向他声辩了。不久以前,在《自由谈》上看到何家⼲先生的一篇文字,就是內山所说的那些话。原来所谓“思想界的权威”所谓“文坛老将”连一点这样的文章都非“出自心裁”! 內山还和我们谈了好些“航空救国”等问题都谈到,也有些是已由何家⼲先生抄去在《自由谈》发表过的。我们除了勉強敷衍他之外,不大讲什么话,不想理他。因为我们知道內山是个什么东西,而我们又没有请他救过命,保过险,以后也决不预备请他救命或险保。 我同我的朋友出了內山书店,又散步散到虹口公园去了。 不到一礼拜(七月六⽇),《社会新闻》(第四卷二期)就加以应援,并且廓大到“左联”〔15〕去了。其中的“茅盾”是本该写作“鲁迅”的故意的错误,为的是令人不疑为出于同一人的手笔—— 內山书店与左联 《文艺座谈》第一期上说,⽇本浪人內山完造在海上开书店,是探侦作用,这是确属的,而尤其与左联有缘。记得郭沫若由汉逃沪,即匿內山书店楼上,后又代为买船票渡⽇。茅盾在风声紧急时,亦以內山书店为惟一避难所。然则该书店之作用究何在者?盖国中之有共匪,⽇本之利也,所以⽇本杂志所载调查国中匪情文字,比国中自⾝所知者为多,而此类材料之获得,半由受过救命之恩之共文艺份子所供给;半由共自行送去,为张扬势力之用,而无聊文人为其收买甘愿为其刺探者亦大有人在。闻此种探侦机关,除內山以外,尚有⽇⽇新闻社,満铁调查所等,而著名探侦除內山完造外,亦有田中,小岛,中村等。〔新皖〕这两篇文章中,有两种新花样:一,先前的诬蔑者,都说左翼作家是受苏联的卢布的,现在则变了⽇本的间接探侦;二,先前的揭发者,说人抄袭是一定据书本的,现在却可以从别人的嘴里听来,专凭他的耳朵了。至于內山书店,三年以来,我确是常去坐,检书谈话,比和海上的有些所谓文人相对还安心,因为我确信他做生意,是要钱赚的,却不做探侦;他卖书,是要钱赚的,却不卖人⾎:这一点,倒是凡有自以为人,而其实是狗也不如的文人们应该竭力学学的! 但也有人来抱不平了,七月五⽇的《自由谈》上,竟揭载了这样的一篇文字——谈“文人无行”⾕舂帆虽说自己也忝列于所谓“文人”之“林”但近来对于“文人无行”这句话,却颇表示几分同意,而对于“人心不古”“世风⽇下”的感喟,也不完全视为“道学先生”的偏之言。实在,今⽇“人心”险毒得太令人可怕了,尤其是所谓“文人”想得出,做得到,种种卑劣行为如谋中伤,造谣诬蔑,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而在另一方面自吹自擂,觍然以“天才”与“作家”自命,偷窃他人唾余,还沾沾自喜的种种怪象,也是“无丑不备有恶皆臻”对着这些痛心的事实,我们还能够否认“文人无行”这句话的相当实真吗?(自然,我也并不是说凡文人皆无行。)我们能不兴起“世道人心”的感喟吗? 自然,我这样的感触并不是毫没来由的。举实事来说,过去有曾某其人者,硬以“管他娘”与“打打⿇将”等庇话来实行其所谓“词的解放”被人斥为“轻薄少年”与“⾊情狂的急⾊儿”曾某却唠唠叨叨辩个不休,现在呢,新的事实又证明了曾某不仅是一个轻薄少年,而且是毒可憎的蛇蝎,他可以借崔万秋的名字为自己吹牛(见二月崔在本报所登广告),甚至硬把⽇本一个打字女和一个中学教员派做“女诗人”和“大学教授”把自己吹捧得无微不至;他可以用最卑劣的手段投稿于小报,指他的朋友为×××,并公布其住址,把朋友公开出卖(见第五号《中外书报新闻》)。这样的大胆,这样的毒,这样的无聊,实在使我不能相信这是一个有廉聇有人格的“人”——尤其是“文人”所能做出。然而曾某却真想得到,真做得出,我想任何人当不能不佩服曾某的大无畏的精神。 听说曾某年纪还不大,也并不是没有读书的机会,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和那种毒机巧的心思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然而曾某却偏要⽇以吹拍为事,⽇以造谣中伤为事,这,一方面固愈⾜以显曾某之可怕,另一方面亦正见青年自误之可惜。 不过,话说回头,就是受过⾼等教育的也未必一定能束⾝自好,比如以专写三角恋爱小说出名,并发了财的张××,彼固动辄以⽇本某校出⾝自炫者,然而他最近也会在一些小报上泼辣叫嗥,完全一副満怀毒恨的“弃妇”的脸孔,他会谋中伤,造谣挑拨,他会硬派人像布哈林或列宁,简直想要置你于死地,其人格之卑污,手段之恶辣,可说空前绝后,这样看来,⾼等教育又有何用?还有新出版之某无聊刊物上有署名“⽩羽遐”者作《內山书店小坐记》一文,公然说某人常到內山书店,曾请內山书店救过命保过险。我想,这种公开告密的勾当,大概也就是一流人化名玩出的花样。 然而无论他们怎样造谣中伤,怎样谋陷害,明眼人一见便知,害人不着,不过徒然暴露他们自己的卑污与无人格而已。 但,我想“有行”的“文人”对于这班丑类,实在不应当像现在一样,始终置之不理,而应当振臂奋起,把它们驱逐于文坛以外,应当在污秽不堪的国中文坛,做一番扫除的工作! 于是祸⽔就又引到《自由谈》上去,在次⽇的《时事新报》〔16〕上,便看见一则启事,是方寸大字的标名——张资平启事 五⽇《申报·自由谈》之《谈“文人无行”》,后段大概是指我而说的。我是坐不改名,行不改姓的人,纵令有时用其他笔名,但所发表文字,均自负责,此须申明者一;⽩羽遐另有其人,至《內山小坐记》亦不见是怎样坏的作品,但非出我笔,我未便承认,此须申明者二;我所写文章均出自信,而发见关于政治上主张及际国情势之研究有错觉及视者,均不惜加以纠正。至于“造谣伪造信件及对于意见不同之人,任意加以诬毁”皆为我生平所反对,此须申明者三;我不单无资本家的出版者为我后援,又无姊妹嫁作大商人为妾,以谋得一编辑以自豪,更进而行其“诬毁造谣假造信件”等卑劣的行动。我连想发表些关于对政治对际国情势之见解,都无从发表,故凡容纳我的这类文章之刊物,我均愿意投稿。但对于该刊物之其他文字则不能负责,此须申明者四。今后凡有利用以资本家为背景之刊物对我诬毁者,我只视作狗吠,不再答复,特此申明。 这很明⽩,除我而外,大部分是对于《自由谈》编辑者黎烈文的。所以又次⽇的《时事新报》上,也登出相对的启事来—— 黎烈文启事 烈文去岁游欧归来,客居沪上,因《申报》总理史量才先生系世长辈,故常往访候,史先生以烈文未曾⼊过任何派,且留欧时专治文学,故令加⼊申报馆编辑《自由谈》。不料近两月来,有三角恋爱小说商张资平,因烈文停登其长篇小说,怀恨⼊骨,常在各大小刊物,造谣诬蔑,挑拨陷害,无所不至,烈文因其手段与目的过于卑劣,明眼人一见自知,不值一辩,故至今绝未置答,但张氏昨⽇又在《青光》栏上登一启事,含沙影,肆意诬毁,其中有“又无姊妹嫁作大商人为妾”一语,不知何指。张氏启事既系对《自由谈》而发,而烈文现为《自由谈》编辑人,自不得不有所表⽩,以释群疑。烈文只胞妹两人,长应元未嫁早死,次友元现在长沙某校读书,亦未嫁人,均未出过湖南一步。且据烈文所知,湘潭黎氏同族姊妹中不论亲疏远近,既无一人嫁人为妾,亦无一人得与“大商人”结婚,张某之言,或系一种由衷的遗憾(没有姊妹嫁作大商人为妾的遗憾),或另有所指,或系一种病的发作,有如疯⽝之狂吠,则非烈文所知耳。 此后还有几个启事,避烦不再剪贴了。总之:较关紧要的问题,是“姊妹嫁作大商人为妾”者是谁?但这事须问“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张资平本人才知道。 可是国中真也还有好事之徒,竟有人不怕中暑的跑到真茹的“望岁小农居”这洋楼底下去请教他了。《访问记》登在《中外书报新闻》〔17〕的第七号(七月十五⽇出)上,下面是关于“为妾”问题等的一段——(四)启事中的疑问 以上这些话还只是讲刊登及停载的经过,接着,我便请他解答启事中的几个疑问。 “对于你的启事中,有许多话,外人看了不明⽩,能不能让我问一问?” “是那几句?” “‘姊妹嫁作商人妾’,这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影?” “这是黎烈文他自己多心,我不过自然他既然说了不能公开的话,也就不便追问了。 “还有一点,你所谓‘想发表些关于对政治对际国情势之见解都无从发表’,这又何所指?” “那是讲我在文艺以外的政治见解的东西,随笔一类的东西。” “是不是像《新时代》上的《望岁小农居⽇记》一样的东西呢?”(参看《新时代》七月号)我揷问。 “那是对于鲁迅的批评,我所说的是对政治的见解,《文艺座谈》上面有。”(参看《文艺座谈》一卷一期《从早上到下午》。) “对于鲁迅的什么批评?” “这是题外的事情了,我看关于这个,请你还是不发表好了。” 这真是“中不正,则眸子眊焉”〔18〕,寥寥几笔,就画出了这位文学家的嘴脸。《社会新闻》说他“阘懦”固然意在博得社会上“济弱扶倾”的同情,不⾜置信,但启事上的自⽩,却也须照国中文学上的例子,大打折扣的(倘⽩羽遐先生在“某天”又到“內山书店小坐”一定又会从老板口头听到),因为他自己在“行不改姓”之后,也就说“纵令有时用其他笔名”虽然“但所发表文字,均自负责”而无奈“还是不发表好了”何?但既然“还是不发表好了”则关于我的一笔,我也就不再深论了。 一枝笔不能兼写两件事,以前我实在闲却了《文艺座谈》的座主“解放词人”曾今可先生了。但写起来却又很简单,他除了“准备反攻”之外,只在玩“告密”的玩艺。崔万秋〔19〕先生和这位词人,原先是相识的,只为了一点小纠葛,他便匿名向小报投稿,诬陷老朋友去了。不幸原稿偏落在崔万秋先生的手里,制成铜版,在《中外书报新闻》(五号)上精印了出来——崔万秋加⼊家国主义派《大晚报》庇股编辑崔万秋自⽇回国,即住在愚园坊六十八号左舜生家,旋即由左与王造时介绍于《大晚报》工作。近为家国主义及广东方面宣传极力,夜则留连于舞场或八仙桥庄上云。 有罪案,有住址,逮捕起来是很容易的。而同时又诊出了一点小⽑病,是这位词人曾经用了崔万秋的名字,自己大做了一通自己的诗的序,而在自己所做的序里又大称赞了一通自己的诗。〔20〕轻恙重症,同时夹攻,渐使这柔嫰的诗人兼词人站不住,他要下野了,而在《时事新报》(七月九⽇)上却又是一个启事,好像这时的文坛是⼊了“启事时代”似的——曾今可启事 鄙人不⽇离沪旅行,且将脫离文字生活。以后对于别人对我造谣诬蔑,一概置之不理。这年头,只许強者打,不许弱者叫,我自然没有什么话可说。我承认我是一个弱者,我无力反抗,我将在英雄们胜利的笑声中悄悄地离开这文坛。如果有人笑我是“懦夫”我只当他是尊我为“英雄”此启。 这就完了。但我以为文字是有趣的,结末两句,尤为出⾊。 我剪贴在上面的《谈“文人无行”》,其实就是这曾张两案的合论。但由我看来,这事件却还要坏一点,便也做了一点短评,投给《自由谈》。久而久之,不见登出,索回原稿,油墨手印満纸,这便是曾经排过,又被谁菗掉了的证据,可见纵“无姊妹嫁作大商人为妾”“资本家的出版者”也还是为这一类名公“后援”的。但也许因为恐怕得罪名公,就会立刻给你戴上一顶红帽子,为命计,不如不登的也难说。现在就抄在这里罢—— 驳“文人无行” “文人”这一块大招牌,是极容易骗人的。虽在现在,社会上的轻文人,实在还不如所谓“文人”的自轻自之甚。看见只要是“人”就决不肯做的事情,论者还不过说他“无行”解为“疯人”恕其“可怜”其实他们却原是贩子,也一向聪明绝顶,以前的种种,无非“生意经”现在的种种,也并不是“无行”倒是他要“改行”了。 生意的衰微使他要“改行”虽是极低劣的三角恋爱小说,也可以卖掉一批的。我们在夜里走过马路边,常常会遇见小瘪三从暗中来,鬼鬼祟祟的问道:“阿要舂宮? 阿要舂宮?国中的,东洋的,西洋的,都有。阿要勿?” 生意也并不清淡。上当的是初到海上的青年和乡下人。然而这至多也不过四五回,他们看过几套,就觉得讨厌,甚且要作呕了,无论你“国中的,东洋的,西洋的,都有”也无效。而且因时势的迁移,读书界也起了变化,一部份是不再要看这样的东西了;一部份是简直去跳舞,去嫖,因为所化的钱,比买手小说全集还便宜。这就使三角家之类觉得没落。我们不要以为造成了洋房,人就会満⾜的,每一个儿子,至少还得给他赚下十万块钱呢。 于是乎暴躁起来。然而三角上面,是没有出路了的。 于是勾结一批同类,开茶会,办小报,造谣言,其甚者还竟至于卖朋友,好像他们的鸿篇巨制的不再有人赏识,只是因为有几个人用一手掩尽了天下人的眼目似的。但不要误解,以为他真在这样想。他是聪明绝顶,其实并不在这样想的,现在这副嘴脸,也还是一种“生意经”用三角钻出来的活路。总而言之,就是现在只好经营这一种卖买,才又可以赚些钱。 譬如说罢,有些“第三种人”也曾做过“⾰命文学家”借此开张书店,呑过郭沫若的许多版税,现在所住的洋房,有一部份怕还是郭沫若的⾎汗所装饰的。此刻那里还能做这样的生意呢?此刻要合伙攻击左翼,并且造谣陷害了知道他们的行为的人,自己才是一个⼲净刚直的作者,而况告密式的投稿,还可以大赚一注钱呢。 先前的手小说,还是下部的勾当,但此路已经不通,必须上进才是,而人们——尤其是他的旧相识——的头颅就危险了。这那里是单单的“无行”文人所能做得出来的? 上文所说,有几处自然好像带着了曾今可张资平这一流,但以前的“斩张资平”却的确不是我的意见。这位作家的大作,我自己是不要看的,理由很简单:我脑子里不要三角四角的这许多角。倘有青年来问我可看与否,我是劝他不必看的,理由也很简单:他脑子里也不必有三角四角的那许多角。若夫他自在投稿取费,出版卖钱,即使他无须养活老婆儿子,我也満不管,理由也很简单:我是从不想到他那些三角四角的角不完的许多角的。 然而多角之辈,竟谓我策动“斩张资平”既谓矣,我乃简直以X光照其五脏六腑了。 《后记》这回本来也真可以完结了,但且住,还有一点余兴的余兴。因为剪下的材料中,还留着一篇妙文,倘使任其散失,是极为可惜的,所以特地将它保存在这里。 这篇文章载在六月十七⽇《大晚报》的《火炬》里——新儒林外史柳丝 第一回揭旗扎空营兴师布阵却说卡尔和伊理基两人这⽇正在天堂以上讨论国中⾰命问题,忽见下界国中文坛的大戈壁上面,杀气腾腾,尘沙弥漫,左翼防区里面,一位老将紧追一位小将,战鼓震天,喊声四起,忽然那位老将牙开处,吐出一道⽩雾,卡尔闻到气味立刻晕倒,伊理基拍案人怒道“毒瓦斯,毒瓦斯!”扶着卡尔赶快走开去了。原来下界国中文坛的大戈壁上面,左翼防区里头,近来新扎一座空营,揭起小资产阶级⾰命文学之旗,产无阶级文艺营垒受了奷人挑拨,大兴问罪之师。这⽇大军庒境,新扎空营的主将兼官佐又兼士兵杨邨人提起笔,跃马相,只见得战鼓震天,喊声四起,为首先锋扬刀跃马而来,乃老将鲁迅是也。那杨邨人打拱,叫声“老将军别来无恙?” 老将鲁迅并不答话,跃马直冲扬刀便刺,那杨邨人笔挡住又道:“老将有话好讲,何必动起⼲戈?小将别树一帜,自扎空营,只因事起仓卒,未及呈请指挥,并非倒戈相向,实则独当一面,此心此志,天人共鉴。老将军试思左翼诸将,空言克服,骄盈自満,战术既不研究,武器又不制造。临阵则军容不整,出马则拖而逃,如果长此以往,何以维持威信?老将军整顿纪纲之不暇,劳师远征,窃以为大大对不起⾰命群众的呵!”老将鲁迅又不答话,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只见得从他的牙里头嘘出一道⽩雾,那小将杨邨人知道老将放出毒瓦斯,说的迟那时快,已经将防毒面具戴好了,正是:情感作用无理讲,是非不明只天知!知老将究竟能不能将毒瓦斯闷死那小将,且待下回分解。 第二天就收到一封编辑者的信,大意说:兹署名有柳丝者(“先生读其文之內容或不难想像其为何人”),投一滑稽文稿,题为《新儒林外史》,但并无伤及个人名誉之事,业已决定为之发表,倘有反驳文章,亦可登载云云。使刊物暂时化为场战,热闹一通,是办报人的一种极普通办法,近来我更加“世故”天气又这么热,当然不会去流汗同翻筋斗的。况且“反驳”滑稽文章,也是一种少有的奇事,即使“伤及个人名誉事”我也没有办法,除非我也作一部《旧儒林外史》,来辩明“卡尔和伊理基”〔21〕的话的真假。但我并不是巫师,又怎么看得见“天堂”?“柳丝”是杨邨人〔22〕先生还在做“产无阶级⾰命文学者”时候已经用起的笔名,这无须看內容就知道,而曾几何时,就在“小资产阶级⾰命文学”的旗子下做着这样的幻梦,将自己写成了这么一副形容了。时代的巨轮,真是能够这么冷酷地将人们辗碎的。但也幸而有这一辗,因为韩侍桁〔23〕先生倒因此从这位“小将”的腔子里看见了“良心”了。 这作品只是第一回,当然没有完,我虽然毫不想“反驳”却也愿意看看这有“良心”的文学,不料从此就不见了,迄今已有月余,听不到“卡尔和伊理基”在“天堂”上和“老将”“小将”在地狱里的消息。但据《社会新闻》(七月九⽇,四卷三期)说,则又是“左联”阻止的——杨邨人转⼊AB团 叛左联而写揭小资产战斗之旗的杨邨人,近已由汉来沪,闻寄居于AB团小卒徐翔之家,并已加⼊该团活动矣。前在《大晚报》署名柳丝所发表的《新封神榜》一文,即杨手笔,內对鲁迅大加讽刺,但未完即止,闻因受左联警告云。〔预〕左联会这么看重一篇“讽刺”的东西,而且仍会给“叛左联而写揭小资产战斗之旗的杨邨人”以“警告”这才真是一件奇事。据有些人说“第三种人”的“忠实于自己的艺术”是已经因了左翼理论家的凶恶的批评而写不出来了〔24〕,现在这“小资产战斗”的英雄,又因了左联的警告而不再“战斗”我想,再过几时,则一切割地呑款,兵祸⽔灾,古物失踪,阔人生病,也要都成为左联之罪,尤其是鲁迅之罪了。 现在使我记起了蒋光慈〔25〕先生。 事情是早已过去,恐怕有四五年了,当蒋光慈先生组织太社〔26〕,和创造社联盟,率领“小将”来围剿我的时候,他曾经做过一篇文章,其中有几句,大意是说,鲁迅向来未曾受人攻击,自以为不可一世,现在要给他知道知道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我自作评论以来,即无时不受攻击,即如这三四月中,仅仅关于《自由谈》的,就已有这许多篇,而且我所收录的,还不过一部份。先前何尝不如此呢,但它们都与如驶的流光一同消逝,无踪无影,不再为别人所觉察罢了。这回趁几种刊物还在手头,便转载一部份到《后记》里,这其实也并非专为我自己,战斗正未有穷期,老谱将不断的袭用,对于别人的攻击,想来也还要用这一类的方法,但自然要改变了所攻击的人名。将来的战斗的青年,倘在类似的境遇中,能偶然看见这记录,我想是必能开颜一笑,更明⽩所谓敌人者是怎样的东西的。 所引时文字中,我以为很有些篇,倒是出于先前的“⾰命文学者”但他们现在是另一个笔名,另一副嘴脸了。这也是必然的。⾰命文学者若不想以他的文学,助⾰命更加深化,展开,却借⾰命来推销他自己的“文学”则⾰命⾼扬的时候,他正是狮子⾝中的害虫〔27〕,而⾰命一受难,就一定要发现以前的“良心”或以“孝子”〔28〕之名,或以“人道”之名,或以“比正在受难的⾰命更加⾰命”之名,走出阵线之外,好则沉默,坏就成为叭儿的。这不是我的“毒瓦斯”这是彼此看见的事实! 一九三三年七月二十⽇午,记。 〔1〕什么“员外”什么“警⽝”反动文人对作者的这种诬蔑,参看本书《以夷制夷》附录《“以华制华”》。 〔2〕《社会新闻》反动刊物。一九三二年十月在海上创刊,曾先后出版三⽇刊、旬刊、半月刊等,新光书店经售。一九三五年十月起改名《中外问题》,一九三七年十月停刊。 〔3〕沈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曾主编《小说月报》。著有长篇小说《蚀》、《子夜》及《茅盾短篇小说集》、《茅盾散文集》等。〔4〕《微言》反动刊物,周刊,一九三三年五月在海上创刊。〔5〕丁玲湖南临澧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中篇小说《⽔》等。潘梓年(1893—1972),江苏宜兴人,哲学家。他们同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四⽇在海上被捕。 〔6〕內山书店⽇本人內山完造在海上所开的书店。內山完造(1885—1959),一九二七年十月与鲁迅结识,以后常有往,鲁迅曾借他的书店作通讯处。 〔7〕《蘧庐絮语》札记,陈子展作。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一⽇起连载于《申报·自由谈》。 〔8〕杨杏佛(1893—1933)名铨,江西清江人。早年曾赴美留学,回国后任东南大学教授、央中研究院总⼲事等职。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他协同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组织国中民权保障同盟,反对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一九三三年六月被国民特务暗杀于海上。〔9〕梁实秋浙江杭县(今余杭)人,新月派主要成员之一,家国社会员。当时任青岛大学教授。 〔10〕“斩张资平”张资平(1893—1959),广东梅县人,创造社早期成员。写过大量三角恋爱小说。抗⽇战争时期堕落为汉奷。他的长篇小说《时代与爱的歧路》自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一⽇起在《申报·自由谈》连载,次年四月二十二⽇《自由谈》刊出编辑室启事说:“本刊登载张资平先生之长篇创作《时代与爱的歧路》业已数月,近来时接读者来信,表示倦意。本刊为尊重读者意见起见,自明⽇起将《时代与爱的歧路》停止刊载。”当时海上的小报对这件事多有传播,除文中所引《社会新闻》外,同年四月二十七⽇《晶报》曾载有《自由谈斩张资平》的短文。 〔11〕曾今可(1901—1971)江西泰和人。关于他的“解放词”参看本卷第54页注〔2〕。 〔12〕胡怀琛(1886—1938)安徽泾县人。他曾在《东方杂志》第二十五卷第八号(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五⽇)、第十六号(同年八月二十五⽇)先后发表《墨翟为印度人辨》和《墨翟续辨》,武断说墨翟是印度人,墨学是佛学的旁支。一九三三年三月十⽇《自由谈》发表署名玄(茅盾)的《何必解放》一文,其中有“前几年有一位先生‘发见’了墨翟是印度人,像煞有介事做了许多‘考证’”的话,胡怀琛认为这是“任意讥笑”“有损个人的名誉”写信向《自由谈》编者提出责问。 〔13〕《涛声》文艺周刊,曹聚仁编辑。一九三一年八月在海上创刊,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停刊。该刊自第一卷第二十一期起,封面上印有乌鸦搏浪的图案并题辞:“老年人看了头摇,青年人看了头痛,中年人看了短气,这便是我们的乌鸦主义。”前面引文中关于“乌鸦主义”的话即指此。 〔14〕《文艺座谈》半月刊,曾今可等编。一九三三年七月在海上创刊,共出四期,新时代书局发行。 〔15〕“左联”即国中左翼作家联盟,国中共产导领下的⾰命文学团体。一九三○年三月在海上成立,一九三五年底自行解散。导领成员有鲁迅、夏衍、冯雪峰、冯乃超、周扬等。〔16〕《时事新报》一九○七年十二月在海上创刊,初名《时事报》,后合并于《舆论⽇报》,改名为《舆论时事报》,一九一一年五月十八⽇起改名《时事新报》。初办时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报纸,辛亥⾰命后,曾经是拥护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政客集团研究系的报纸。一九二七年后由史量才等接办。一九三五年后为国民财阀孔祥熙收买。一九四九年五月海上解放时停刊。下面的启事载于一九三三年七月六⽇该报副刊《青光》上。 〔17〕《中外书报新闻》周刊,包可华编辑。一九三三年六月在海上创刊,內容以书刊广告为主,兼载文坛消息,中外出版公司印行。同年八月改名《中外文化新闻》。 〔18〕“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孟轲的话,见《孟子·离娄》:“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中正,则眸子眊焉;中不正,则眸子眊焉。”眊,眼睛失神。 〔19〕崔万秋山东观城(今与河南范县等合并)人,国民复兴社特务。当时《大晚报》文艺副刊《火炬》主编。〔20〕曾今可用崔万秋的名字为自己的诗作序事,指一九三三年二月曾今可出版他的诗集《两颗星》时,书前印有崔万秋为之吹捧的“代序”同年七月二、三⽇,崔万秋分别在《大晚报·火炬》和《申报》刊登启事,否认“代序”为他所作;曾今可也在七月四⽇《申报》刊登启事进行辩解,说“代序”“乃摘录崔君的来信”〔21〕“卡尔和伊理基”卡尔,马克思的名字。伊理基,通译伊里奇,指列宁;列宁的姓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乌里扬诺夫),伊里奇是其⽗称,意为伊里亚之子。 〔22〕杨邨人(1901—1955)广东嘲安人。一九二五年加⼊国中共产,一九二八年曾参加太社,一九三二年叛变⾰命。一九三三年二月他在《读书杂志》第三卷第一期发表《离开政生活的战壕》,诋毁⾰命。为适应反动派裂分瓦解⾰命文艺运动的需要,他又在同年二月《现代》第二卷第四期发表《揭起小资产阶级⾰命文学之旗》,宣扬“第三种文艺” 〔23〕韩侍桁天津人。曾参加“左联”后转向“第三种人”当杨邨人发表《离开政生活的战壕》和《揭起小资产阶级⾰命文学之旗》后,他在《读书杂志》第三卷第六期(一九三三年六月)发表《文艺时评·揭起小资产阶级⾰命文学之旗》,其中说杨邨人是“一个忠实者,一个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团体的忠实者”;他的言论是“纯粹求真理的智识者的文学上的讲话” 〔24〕苏汶在《现代》第一卷第六号(一九三二年十月)发表的《“第三种人”的出路》一文中,曾说:“作家,假使他是忠实于自己的话,…他不能够向自己要他所没有的东西。然而理论家们还是大唱⾼调,尽向作者要他所没有的东西呢!不勇于欺骗的作家,既不敢拿出他们所有的东西,而别人所要的却又拿不出,于是怎么办?——搁笔。” 〔25〕蒋光慈(1901—1931)又名蒋光⾚,安徽六安人,作家,太社主要成员。著有诗集《新梦》、中篇小说《短》、长篇小说《田野的风》等。 〔26〕太社一九二七年下半年在海上成立的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蒋光慈、钱杏邨(阿英)、孟超等。一九二八年一月出版《太月刊》,提倡⾰命文学。一九三○年“左联”成立后,该社自行解散。〔27〕狮子⾝中的害虫原为佛家的譬喻,指比丘(佛教名词,俗称和尚)中破坏佛法的坏分子,见《莲华面经》上卷:“阿难,譬如师(狮)子命绝⾝死,若空、若地、若⽔、若陆所有众生,不敢食彼师子⾝⾁,唯师子⾝自生诸虫,还自瞰食师子之⾁。阿难,我之佛法非余能坏,是我法中诸恶比丘,犹如毒刺,破我三阿僧祇劫积行勤苦所集佛法。”(据隋代那连提黎耶舍汉文译本)这里指混⼊⾰命阵营的投机分子。 〔28〕“孝子”指杨邨人。他在《离开政生活的战壕》中说:“回过头来看我自己,⽗老家贫弟幼,漂泊半生,一事无成,⾰命何时才成功,我的家人现在在作饿殍不能过⽇,将来⾰命就是成功,以湘鄂西苏区的情形来推测,我的家人也不免作饿殍作叫化子的。还是:留得青山在,且顾自家人吧了!病中,千思万想,终于由理智来判定,我脫离国中共产了。” hUXuxS.Com |
上一章 伪自由书 下一章 ( 没有了 ) |
胡须小说网提供鲁迅所著小说伪自由书,小说伪自由书免费小说章节阅读,伪自由书全本完整版,胡须小说网努力打造最好的伪自由书吧,伪自由书每日最快更新,页面简洁,访问速度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