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须小说网提供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所著小说古拉格群岛在线阅读。
|
|
胡须小说网 > 经典名著 > 古拉格群岛 作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 书号:44579 时间:2017/12/3 字数:9971 |
上一章 第二章 还是败坏? 下一章 ( → ) | |
但人们要我打住:你谈的文不对题!你又拐到监狱上去了!要你谈的是劳改营! 我好像也谈到了劳改营?好吧,我且住口,以便给相反的意见留下空间。许多劳改营难友会反对我,会说这纯属无稽之谈,他们从未见到过什么灵魂魄“向上”至于败坏,则比比皆是。 沙拉莫夫的反对意见要比别人的更坚决,也更重要(因为这一切他全写成了文字): “在劳改营的环境里,人永远不可能依然是人。这正是建立劳改营的目的。” “一切人的感情——爱情、友谊、妒忌、仁爱、善良、好名、诚实——随着筋⾁一起从我们⾝上消蚀了…我们没有了自豪感和自尊心,甚至醋意和情都好像是火星上的概念…唯一剩下的是愤恨——这是人的最耐久的感情。” “我们终于懂得了实真和虚假是一对嫡亲姊妹。” “友谊不可能在贫困和灾难中诞生。如果人们之间还产生着友谊——这说明环境还不那么困难。如果贫困和灾难使人们结合———这说明它们还没有达到极端。如果痛苦还是可以与朋友们分担的,那是因为它还不够剧烈和深刻。” 这是沙拉莫夫同意做的唯一区分:人的向上、深化、升华,在监狱中是可能的。但是: “…劳改营是彻头彻尾的反面学校。任何人从那里也汲取不到一点有益的或有用的东西。犯人们在那里学到的是谄媚、说谎、较小或较大的下流勾当…当他返回家里的时候,他会看到自己在劳改营期间不仅没有成长,他的趣味反而变得更加贫乏、耝劣。” 沙拉莫夫还把“多年间在别人的意志和别人的思想支配下生活”认为是劳改营对人的庒迫和腐蚀的特征。但我在这个特征上面打了引号:第一是因为关于许多自由人也可以说同样的话(除了在一些琐碎事情上的活动余地,那是连犯人也享有的)。第二是因为对命运的一无所知和对命运施加影响的无能为力,在群岛上著⾝上养成的被迫的听天由命的格勿宁说是使他变得⾼尚,使他免除了无谓的忙。 E·金兹布尔格也同意这样区分:“监狱使人⾼尚,劳改营使人败坏。” 对这些该怎么样反驳呢? 在监狱里(不管是单⾝监噤或不是单⾝的),一个人独自面对着自己的痛苦。即使痛苦是一座大山,他也必须把它呑下,习惯于它、消化它、被它消化。这是道德修养的最⾼级形式。它永远能使每个人变得⾼尚。与岁月和四壁进行单匹马的搏斗是一番道德的磨练,是一条向上的道路(如果你攀登)。假如这些岁月你是与一个伙伴共度,你们决不会陷⼊一人必须为另一人的活命而死亡的境地。你们面前存在的,不是一条通向冲突的道路,而是通向互相支持和互相丰富的道路。 但是在劳改营里,这条道路似乎并不存在。面包不是切成均等的小块分发给每一个人,而是倒在一堆,由你们去抢!推倒⾝边的!从他们手里夺!发给的面包数量,只够平均每活下一个人,就必须有一个或两个人饿死。面包挂在松树上,去把树砍倒吧!面包埋蔵在矿井里,爬进去开采出来吧!你还顾得上思考自己的痛苦吗?思考过去和未来吗?思考人类和上帝吗?你的头脑被一些琐碎的打算占领了。它们今天好像有天那么大,到明天却变得一文不值。你憎恨劳动——它是你的主要敌人。你憎恨周围的人——他们是你生与死的竞争者。紧张的嫉妒和恐慌使你精疲力竭,总担心着别人在你背后什么地方正瓜分着本来可能落在你手里的那块面包,别人在隔壁的什么地方正从大锅里捞出那个本可能落在你钵子里的土⾖。 劳改营生活的安排使得嫉妒从四面八方啄食着你的灵魂,即使是最有抵抗力的灵魂。嫉妒甚至扩大到对刑期以及对释放。一九四五年我们这些“五十八条”们看着一批普通犯走出大门(斯大林大赦的结果)。我们对他们怀着什么感情?是为他们能回家而⾼兴?不,是嫉妒!因为释放他们而继续关押我们是不公平的。又如判了二十年的B·弗拉索夫,头十年安安静静地坐牢——因为谁不是十年?但是一九四七一四八年许多人开始获释,他嫉妒,焦躁,苦恼:怎么他偏偏得了二十年?蹲这第二个十年多么难受。(我没有问过他,可是我估计,当那些人以“二进宮”的⾝份一个个地回来时,他一定定安下来了吧?)但一九五五一五六年“五十八条”们大批获释,而普通犯却留在营里。这时他们的心情如何?是对连遭四十年害迫的属于这一条的苦难深重的犯人们的遇赦感到合理吗?不,是普通的嫉妒(一九六三年我收到了许多这种內容的信件):那些“比我们刑事犯坏百倍的敌人”都被释放了,而我们还要坐牢。这是为什么?… 此外,你还永远被恐惧抓在手里:害怕连你目前赖以生存的这个可怜的⽔平也要失掉;失掉你目前这个还不算最苦的工作,栽进递解队伍,掉进強制隔离区。如果你比所有人都愿弱,你要挨打。换之,如果有人比你孱弱,你就会打他。这还不是精神的败坏么?老劳改犯A·鲁巴依洛把人在外界庒力下的这种迅速的腐坏称作“灵魂的疥癣” 陷进这些琊恶的感情和紧张的琐碎盘算之后,你还有什么时间,还有什么基础使自己上升? 契诃夫早在我们的劳改营出现之前就在萨哈林岛上观察到劳且指出了这种精神的败坏。他正确地写道:囚犯们的琊恶产生于他们的不自由状态、奴役、恐惧和经常的饥饿。这些琊恶是:爱说谎、狡黠、胆小、怯懦、背后说坏话、偷窃。经验告诉苦役犯人,在生存竞争中欺骗是最可靠的手段。 在我们这里,这一切不是十倍于当时吗?…现在不是该矢口否认以及为假想的什么劳改营里的“⾼尚化”辩护的时候,而是该描写出成百件,成千件真正的败坏的事例的时候。应该举出一些例子,说明没有人能够抗拒得了杰兹卡兹甘派工员雅什卡一语道破的劳改营哲学:“你越害人,人们越尊重你。”应该告诉人们,不久前的前线士兵(克拉斯拉格,一九四二年)刚昅进一点盗贼的空气,马上贼发作——抢劫立陶宛人,拿他nJ的食品和⾐物给自己改善生活:你们这些雏儿们死了也活该!某些弗拉索夫分子冒充小偷,因为他们确信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劳改营里活下去。某个文学副教授变成了贼头。通过丘尔佩涅夫的例子,应该对劳改营意识形态感染力之強大感到吃惊。丘尔佩涅夫在伐木场上坚持了七年的一般劳动,变成了一个有名的做木工。他因一条腿骨折住过医院,后来人家让他当派工员。他并不需要这个职务,剩下的两年半他当伐木工也险保过得去,因为长官对他是満器重的。但是他怎么抗拒得了这个惑?要知道劳改营的哲学是“人家给——你就拿!”于是丘尔佩涅夫便荣任了派工员,总共当了六个月,这是整个服刑期间最不平静、最黑暗和显提心吊胆的六个月。(在刑期早已成为过去的今天,当他谈起⾼大的松林的时候,脸上现出质朴的笑容。可是想起在他驱赶下丧命的⾝⾼两米的拉脫维亚人,一个到过世界各地的远洋轮船长,心里就像庒着一块石头——而且何止这一个?) 有意调唆犯人整犯人,可以导致劳改犯人生出多么可怕的“灵魂的疥癣”啊。一九五O年在翁⽇拉格,一个精神已经不正常(但照旧被押去上工)的女犯莫伊谢瓦伊代没有理会什么警戒线而跑去“找妈妈”她被捉住,绑到门房旁边的柱子上。同时当众宣布“因发生逃亡事件”而取消了全营的下个星期⽇(惯用的伎俩)。所以各个作业班下工回来都朝被绑着的女人⾝上吐口⽔。有人还动手接她:“因为你,畜牲,休息B没有了!”莫伊谢瓦伊代只是傻呵呵地笑。 早在一九一八年就开始实行的主民而进步的“自我看守制”(在犯人的术语里变成了“自我警卫”)使得多少人的灵魂败坏了?要知道,把囚犯编⼊自我警卫队是劳改营败坏人心的主要渠道之一。你垮了台。你受了惩办。你从生活中被提溜了出来——但你是不是还不愿意落到最低层?你是不是还想手里拿着步⾼踞于什么人之上?你是不是还想⾼踞于你的兄弟们之上?那么给你!拿好!有人逃走你就开!我们还会称你为同志呢。我们将发给你红军战士的口粮。 于是他很得意。于是他像奴才一样地捏紧抢托。于是他开击。于是他变得比正牌自由人警卫队员更加严厉。(哪种解释对?这个主意是出于对社会主动精神的盲目信?或者是以人类最低级的感情为依据的冰冷而轻蔑的计算?) 而且还不止一个自我警卫:还有自我监管,还有自我庒迫——三十年代连独劳点的点长全是从犯人中指定的。还有运输主任。还有生产主任。(不然怎么办?⽩波运河工地上十万犯人才有三十七名契卡人员。)甚至行动特派员也从犯人中指定。“主动精神”已经发扬到顶点了:连侦讯都是自己对自己进行了!连眼线都是自己给自己安揷了! 说得不错。可是我不打算在这里考察这些数不清的败坏人心的事实。这些是尽人皆知的。过去描写过,将来还会有人描写。承认有过这类事就⾜够了。这是总的趋向,这是规律。 把在严寒的气候中会变凉的房子一座座地历数一遍有什么意思。指出那些在严寒的气候里仍能保暖的房子不更使人惊奇吗? 沙拉莫夫说所有蹲过劳改营的人精神上都变得贫乏了。可是我只要回忆起或者遇见一个前劳改犯,便会发现一个真正的人物。 沙拉莫夫自己在别处也写道:我毕竟不会去告别人的密!我毕竟不会去当作业班长迫别人劳动。 这是什么原因呢,瓦尔拉姆·吉洪诺维奇句既然在劳改营里谁也躲不开这个败坏的斜坡,为什么忽然你就不会去当眼线或者作业班长?不是说实真和虚假是一对嫡亲姊妹吗?这表明你一定抓住哪一树杈了?你一定蹬住哪一块石头了——所以才没有继续往下滑?也许愤恨毕竟不是最耐久的感情!你目前不是正用你自己的个和诗歌否定着你自己的观点吗? 真正的宗教徒们是怎样在劳改营里保全自己的(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提到过他们)?在这本书里,我们已经提到过他们在群岛上的充満自信的行进,好像举着不可见的蜡烛举行着宗教的行游。在机的击下,前面的倒下,后面的跟上去,又继续行进了。二十世纪从未见过的坚贞!这里丝毫没有故作姿态的成份,没有一句慷慨昂的言词。就以杜霞V奇米尔大婶为例吧。一个圆脸庞、格安详、-一不识字的老太婆。押解队向她大声吆喝: “奇米尔!报条款!” 她和声细气地回答: “老爷子,你⼲吗要问我呀?那儿不是都写着吗,我可记不全。”(五十八条的各分条给她头上安了一大把。) “报期限!” 杜霞大婶叹了一口气,给了个文不对题的回答。她并不是为了给押解队找别扭,她实心实意地仔细想着这个问题。期限?难道期限是该世人知道的?… “什么期限!什么时候上帝恕了我的罪,我就坐到什么时候。” “傻婆子,你这傻婆子!”押解队当兵的笑了:“给了你十五年。你全都得坐完,也许还会添点。” 但是她一共才服了两年半的刑。尽管她给哪里也没写过请求,忽然下来了一纸公文:释放! 对这样的人怎么能不羡慕?难道是环境对她们有利些?未必!谁都知道“尼姑们”全是和女、女贼们同关在惩戒独劳点的。然而有哪个信教的败坏了?他们八成会死掉,但没有败坏的,是吗? 有些不坚強的人正是在劳改营里皈依了宗教,从中得到力量,活到刑期満而没有败坏,这又作何解释? 还有许多分散在各处不被人注意的人,他们也经历了注定的转折而没有选错方向。还有一些人,他们终于注意到并不仅是他们这一部分人的遭遇不好,他们旁边还有遭遇更不好,更艰难的人。 还有那些不顾惩戒隔离区和再次判刑的威胁而拒绝充当眼线的人呢? 你从总的方面怎么解释土壤学家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格里戈里耶夫的情况呢?科学家,一九四一年志愿参加了兵民。以后的情况大家都悉——在维亚兹马城下被俘。被俘后的岁月是在德国集中营里度过的。往后的情况不用说也明⽩——进了我们的。十年。我是在一个冬天在埃克巴斯图兹从事一般劳动时跟他认识的。他的一双安详的大眼睛闪着耿直的光辉,是那种决不会绕弯子的耿直。这个人从来不会在精神上向人折。在劳改营里的十年虽然只有两年是做本行的工作,他也没有向谁低声下气过。在整个服刑期间几乎从未收到过家里寄来的包裹。四面八方都受到劳改营哲学的灌输和劳改营败坏人心的影响,但他就是接受不了。在克麦罗夫劳改营(安吉别斯),特派员死气⽩赖地收买他当眼线。格里戈里耶夫十分坦率直慡地回答:“我很讨厌跟你说话。想⼲的人多的是,何必钉着我。”“畜牲,你会趴在地上来找我们!”“我宁愿随便找棵树上吊。”于是他被送进惩戒营。在那儿吃了半年苦头。这还不算,他又犯了更加不可原谅的错误:上面把他派到劳改农场,要他(以土壤学家⾝份)当作业班长。他不⼲!反而卖劲地耪地和割草。还有更傻的事儿呢:在埃克巴斯图兹的采石场上,他拒绝当统计员。唯一的原因是⼲上这个差事就必须为苦工们虚报产量,一旦被查出来,整⽇醉醺醺的自由人工长就要为这个受处分(会吗?)。因此他就去凿石头了!他的骇人听闻的超出人之常情的诚实达到了这种程度:当他跟着菜班一起去加工马铃薯的时候,尽管所有的人都偷马铃薯,他却不偷。把他安排进享受特权的机修车间作业班,在⽔泵站看仪表。但是仅仅因为他不肯给自由人工地主任——光汉特列维什洗袜子,就把这个位置丢了。(作业班里的人劝他说:你管它呢,⼲什么活不一样?不,对他说来不是一样的!)只是为了不做亏心事,他不知多少次选择了最坏的和最苦的命运!而他真的没有做过亏心事,我可以作证。不仅如此;光明磊落的精神对他的⾁体产生了奇妙的影响(现在本没人相信,没人懂得这种影响),已非盛年(靠近五十岁)的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的机体在劳改营里变得越来越強壮:原来的风关节炎完全消失了,一场伤寒痊愈之后他变得特别健康:冬天套着一个在头部和两臂挖了窟窿的布口袋在外面走路却没有感冒! 所以这样说是否更正确:什么样的劳改营也不能败坏具有一个坚強的內核的人。他不接受那种“人生来是为幸福”的可怜的思想意识,那种派工员一子就能打掉的可怜的思想意识。 进劳改营之前未受过任何道德观念和精神教育的熏陶的人们在营里必定败坏。(这决不是理论上的推断。我们光辉的五十年当中养成了成百万这样的人。) 在劳改营里败坏的是那些在外面已经败坏或已经为败坏准备了条件的人。因为在外面人们也照样在败坏,有时候比劳改犯还够劲。 下命令把莫伊谢瓦伊代绑到柱子上受人辱骂的那个押解队军官不是比向她吐口⽔的劳改犯更要败坏吗? 顺便说一句:各个作业班的所有人员都向她吐了口⽔吗?或许每个作业班里只有一两个人做了这种事?我估计八成会是这样的。 塔季扬娜·法利克写道:“对人们的观察使我确信了一条:如果一个人原来不是卑鄙的人,他不可能在劳改营里变成这样的人。” 如果一个人在劳改营里突然变得卑鄙,那也许并不是他在变化,只不过是他內在的卑鄙正在显露出来,而以前没有显露的必要。 M·A·沃伊琴科是这样认为的:“在劳改营里不是存在决定意识,相反,你到底是变成禽兽还是继续做一个人.全依赖于你的意识和你对人的坚定信念。” 这是一句斩钉截铁的宣言…但并不是他一个人这样想。美术家伊瓦舍失-穆萨托夫也热烈地做着同样的论证。 是的,劳改营中的败坏是大批的现象。但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劳改营的恐怖,还因为我们苏维埃人踏上群岛的土地的时候精神上已经解除了武装——早已为败坏准备好了条件,在外面就已经受到它的感染,就已经常常竖着耳朵听取老劳改犯介绍“在劳改营里应该怎样生活”的经验。 但即使没有劳改营,我们本来也必须知道应该怎样生活(以及怎样去死)才是。 也许,瓦尔拉姆·吉洪诺维奇,人和人之间在困苦和患难当中,甚至在达到极端的患难当中,一般还是可以产生友谊的!但不是在我们这些近几十年培养出来的⼲枯而卑陋的人们之间? 假如真的非败坏不可,那么奥利加·利沃夫娜·斯利奥斯贝格为什么没在林海中的道路上抛弃快要冻僵的女难友,而是和她一起留下来面对必定的死亡并救活了她?莫非这样的患难还没有达到极端? 如果真的非败坏不可,那么瓦西里·梅福季耶维奇·亚科文科这样的人是从哪儿来的?他服完了两次徒刑,刚刚获释,以自由雇员⾝份在沃尔库塔定居,刚能没人押解地走动并开始经营自己第一个小巢。一九四九年,在沃尔库塔开始把已释放的犯人重新抓进去,重新判刑。发生了逮捕狂!自由雇员们人心惶惶。想的是怎么样才能保住自己,怎么样才能更不显眼。但是,亚科文科在沃尔库塔劳改营里结的朋友格罗津斯基重新被捕,侦讯期间被磨折得奄奄一息,没有人到监狱去给他送吃的。于是亚科文科就胆大包天地去给他送牢饭。狗杂种你你们要抓,就把我也划拉进去吧! 为什么这一个就没有败坏呢? 所有的幸存者不是都能记得起在劳改营里曾向他伸出过手并在最危急的时刻搭救过他的一两个人吗? 不错,劳改营的设计和目标是要使人败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能烂每一个人。 正如自然界从不会发生只有氧化而没有还原的过程一样(甲物氧化,与此同时动物在还原),在劳改营(以及生活中一切地方)里也不是只有败坏而没有向上。两者是并存的。 在本书的下面一部,我还想介绍一下,在另一些劳改营即特种营里面自某时起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场”:败坏过程在那里受到有力的遏制,而向上过程变得对于营里的利己主义者都有了昅引力。 是的。但还有改造呢?改造的情况究竟怎么样?(“改造”——这是属于社会和家国的概念,与“向上”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世界各国,不单是我们一国,司法系统梦寐以求的都是使犯罪分子不是单纯服刑而且要改过自新,也就是说希望不要在被告席上再看到他们,特别不要因触犯同一律条再次受审。 不过我国当局从来没有期求“改造”——即不再次抓捕“五十八条”我们已经援引过监狱学家们关于这一点的坦率言论。“五十八条”他们是要通过劳动加以消灭的。我们活了下来,这已经是我们的自发行动。 陀思妥耶夫斯基疾呼:“苦役何曾感化了任何一个人?” 俄国农民改⾰后的立法里也曾包含着改造的理想(契柯夫的《萨哈林岛》整个是以这种理想为出发点的)。但是它顺利地实现过吗? 雅库博维奇对这个问题想过很多,他写道:苦役监狱的恐怖制度只能“改造”那些本来没有堕落的人,但是这种人无需这种制度也不会重新犯罪。对于已经败坏了的人,这种制度只会使他更堕落,得他更狡黠和虚伪,尽可能在⾝后不留下罪迹。 关于我们的劳改营能够说什么呢?监狱学(Gefangniskunde)理论家们一向认为,监噤不应把犯人导致完全的绝望,应当留给他希望和出路。而读者已经看到我们的劳改营专门和正是要把犯人搞到完全绝望的地步。 契柯夫说得对:“內省——这才是改过自新所真正需要的东西。”但是我国劳改营的主办者最害怕的正是內省。集体工棚、作业班、劳动集体的任务正是要驱散和打这种危险的自我反省。 在我们的劳改营里能有什么改造!只有毁坏:灌输窃贼道德,灌输劳改营的残酷风习,使它成为生活的一般规则(用监狱学家的语言说,它是“犯罪发生地”也就是犯罪的学校)。 ⽪萨列夫在结束漫长的刑期时(一九六三年)写道:“特别令人难过的是,你离开这儿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精神残废,你的健康也被营养不⾜和每时每刻的教唆不可挽救地毁坏了。人们在这里彻头彻尾地败坏。假设这个人在进法院以前是温文尔雅的,现在必定是桀骜不驯。如果一个人连续七年被叫做‘猪’,他最后必定像猪一样哼哼…只有⼊狱的头一年是对犯罪的惩罚;以后各年只会使他变得凶狠,只能使他渐渐适应环境而已。法律规定的漫长刑期和忍残手段所惩罚的主要是犯人的家属,而不是罪犯本人。” 下面是另一封信:“还没有见过什么,还没有做出什么,就要离开生活,而且除了终生⽇夜盼望你回来的妈妈仍像你幼年时那样为你心以外,世界上大概再没人关心你,这是痛苦的,可怕的。” 以下是进行过不少思考的亚历山大·库兹米奇·区一九六三年写下的一段话: “他们把我的死刑改判为二十年苦役,但是说老实话,我并不认为这是对我的恩典…我用自己的⽪⾁和筋骨体验过现在时兴称为‘错误’的那个东西——它们丝毫不亚于迈丹尼克和奥斯威辛”你要人怎样区分污秽与真理?杀人犯与教育者?法律与违法?刽子手与爱国者?——如果他正在步步⾼升,由中尉变成中校,这糟糟的一团,你要我这个蹲了十八年监牢刚出来的人怎么弄清?…我羡慕你们这些头脑灵活的有学问的人。你们用不着长久思索就能决定该怎么行动,该怎么适应,而我对这些,说实话,本不感趣兴。” 说得实在好呀!“我不感趣兴”难道能说怀着这种心情出狱的人是败坏了?但另一方面他是不是按家国的含意“被改造过来了”?当然不是。对于家国说来这个人简直是毁了。 家国期望(?)的那种“改造”在劳改营里永远实现不了。劳改营的“毕业生”学到的只是虚伪——假装改造好了。还学会冷言冷语地挖苦家国的号召,家国的法律,家国的诺言。 要是一个人没有什么可以改造的呢?要是他庒不是罪犯呢?如果他被捕的原因是向上帝祷告,或是发表了立独的见解,或是当过战俘,或是受老子的株连,或者不过是摊派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劳改营能给予他什么? 萨哈林监狱督察官对契柯夫说:“如果一百个苦役犯人当中最后能出来十五至二十个正派人,应当感的与其说是我们采用的感化措施,不如说是俄国的法院,因为它们把这么多良善可靠的分子送来眼苦役。” 如果我们把无辜⼊狱者的数字提⾼到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这也可以当做是对群岛的论断。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在我们的劳改营里人们变坏的系数也大大提⾼了。 如果谈的不是为成百万不合意的人准备的绞⾁机,不是狠心地把本国民人抛进去的污⽔坑,而是认真的改造体制,那么这里就会发生一个最复杂的问题:怎么可以按照一个统一的刑法典判给千篇一律、彼此雷同的刑罚呢?因为外表上平等的刑罚对于不同的人,即较有道德的和较败坏的,较细腻的和较耝糙的,有教养的和没有教养的,实际上是完全不平等的刑罚(参见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的多处內容)。 英国思想界懂得了这个道理,他们现在正谈论着(不知道实际做了多少),刑罚应当不仅与犯罪行为相适应,而且也要适应于每一个罪犯的个。 例如,全面丧失外部自由对于一个有着丰富的內心世界的人比对于一个不成的、主要在⾁体方面活着的人容易忍受。后者“更多地需要外界的印象,本能更強烈地促使他争取出狱”(雅库博维奇)。对于前者,连单⾝监噤也感到较轻松,特别是如果有书看。(啊,我们当中有的人多么望渴以这样监噤代替劳改营!⾝体受到拘束,但是它却为理智和灵魂打开了多么宽阔的境界!尼古拉·莫罗佐夫在⼊狱之前没有显示过什么特别的素质,最叫人奇怪的是,出狱以后也没有显示出什么特殊才能,可是坐牢时的冥想却使他有可能想象出原子的行星式结构、带不同电荷的原子核与电子——比雷瑟福早十年!但是没人给我们纸笔和书籍,自己仅有的一点也被他们没收了去。)反之,后者对于单独监噤也许连一年也受不了。他简直会像蜡烛一样熔化在里面,他会奄奄待毙。他需要同伴,不论什么人都行。而对于前者来说,不愉快的往比孤独还难受。另一方面,劳改营(尽管饭给得很少)对于后者比对于前者要轻松得多。四百人一间的工棚,所有人都在叫嚣、胡闹、打扑克、玩骨牌、狂笑、打鼾,在这些噪声之上,还有专以⽩痴为对象的广播喇叭一刻也不停地发出刺耳的尖叫。(我蹲过的几个劳改营没有安装广播喇叭,这算是对它们的处罚!——我们却因此而得救!) 所以说強迫犯人从事过度的体力劳动、強迫犯人成天挤在侮辱人格的闹哄哄的人堆里的劳改营体制正是比监狱更有效的消灭知识阶层的方式。被这个体制杀得最快、最彻底的正是知识阶层。 hUxuXs.Com |
上一章 古拉格群岛 下一章 ( → ) |
胡须小说网提供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所著小说古拉格群岛,小说古拉格群岛免费小说章节阅读,古拉格群岛全本完整版,胡须小说网努力打造最好的古拉格群岛吧,古拉格群岛每日最快更新,页面简洁,访问速度快。 |